上汤豆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51【过河卒】,庶子无敌,上汤豆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风在号,血在烧。
一路往南,拼命奔逃。
此地距兵站仅八九里路程,以前总觉得信步就能走完,此刻却似乎永远都无法抵达。
杨定的呼吸很平稳,即便经历了一番艰难的厮杀,他身上下并无半点伤势,衣袖上染红的颜色皆是蛮人的鲜血。
身边还有六位同袍,那个名叫崔顺德的年轻人已经永远长眠于他们身后的土地,就像主动去刺杀蛮人首领的刘古和顾思安那样。其实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即便他们能杀死蛮人首领,也绝对无法从数百蛮人的包围中活下来。
那本就是一个粗糙的计划,一次注定有死无生的冲锋。
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杨定便失去了三位同袍,他们的牺牲只换来不到二十丈的距离,蛮人依旧跟在后面穷追不舍,死亡的危机如影随形。
如此艰难之境,他忽然想起自己的父亲,京军北营经历官杨应箕,一个性情冷硬固执不被人所喜的中年男人。
从小到大,他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当差,而且每到一地都会受到排挤,然后不得不漂泊于各地,直到调入西境长弓大营才算安定下来。时任长弓大营主帅的集宁侯唐攸之对杨应箕很看重,完做到了用人不疑。
然而杨定知道父亲过得并不开心,因为除去唐攸之的关照,他在长弓大营仍然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那些人纵然表面上客客气气,眼底的疏远和厌恶却很难掩饰。
虽然父子二人聚少离多,可杨应箕从未放松对杨定的鞭策和教导,无论他身处何地,都会尽可能地多寄家书回去。
外人眼中根本无法沟通的杨应箕,在杨定面前从来不会刻意摆出严父的姿态,反而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儿子探讨问题,连他在外面的遭遇都会如实告知。
在如今这个遵循礼教的时代,这样的父子关系极其罕见。
正因如此,杨定才没有变成走马章台的纨绔子弟,也没有养成眼高手低自怨自艾的性情。
当杨定年满十六达到从军年龄的最低标准时,父子二人有过一次开诚布公的长谈。
站在杨应箕的角度,自然希望杨定能够进入京军北营。
他压根没想过以权谋私,只是纯粹欣赏裴越的能力和北营的风气,尤其是历经战火淬炼而成的藏锋卫,在他看来堪称百战精锐的典范。
杨定却主动请求去往北境边陲之地。
“为何?”杨应箕没有动怒,只是不解地问道。
杨定诚恳又坚定地回道:“父亲如今官居北营经历,裴侯和其他将军对您很尊重,儿子知道父亲不会因此就徇私看顾,但是其他人未必能做到一视同仁。因此,儿子想去极北苦寒之地历练,强壮体魄,振奋精神,就像当年先祖那般为大梁戍守边疆。”
杨应箕没有再多言,抬手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
于是北山兵站第二队便多了一个新丁。
杨定没有想到历练来得这么突然且残酷。
现在已经不仅仅是逃命的问题,他们必须把蛮人南侵的消息送回去,让兵站乃至宣化大营尽快做好准备。
进入山间一条小路后,张德喘着粗气吼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陈丹咬牙道:“不能让刘大和老顾白死,我们得分人回去挡住他们。杨定,记住刘大对你说过的话!”
这些小卒经年累月生活在一起,早已形成一定的默契,其他人瞬间便明白陈丹的想法。现在必须有人断后,尽力拦住那些发疯的蛮人,为杨定争取到撤退的时间。
眼下的局势与先前不同。
那时候刘古还在,他们便有主心骨,因而能表现出坦然的心态。可是如今好不容易才拼出一线生机,谁心里会没有一丝念想?
若能活下来,谁愿意壮烈赴死?
陈丹将话挑明之后,即便有人心中郁卒,却无人出言反对,因为他们知道既然杨定是国公府的嫡子,或许可以在哥舒大帅面前说上话,那样才能保证他们这些人死得有价值。
无论是三十两抚恤银子,还是虚无缥缈的军功,终究能带来一点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