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反攻倒算的开始,气吞大明,官笙,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一早。</p>
乾清宫,东暖阁。</p>
崇祯手里拿着,是天津卫巡抚孙传庭的奏本。</p>
孙传庭详细奏禀了整顿二十四盐场的进度,并催促朝廷尽快派人整顿,不能一直靠军队弹压。</p>
崇祯看着,神色平静的轻声道:“还是有些仓促了。”</p>
对于长芦的出手,其实崇祯也知道准备不足, 只不过郭允厚一案事发突然,又是那么好的机会,只能顺势而为。</p>
现在,户部准备的人手不够覆盖二十四盐场,还需要时间。</p>
“问题也不大,”</p>
崇祯认真翻阅着孙传庭的奏本, 思考再三,道:“曹化淳,你去, 请毕尚书亲自去一趟吧,他不去,朕不放心。”</p>
黄立极、周延儒去的是河间府,沧县的长芦转运司,毕自严要去的,是盐场。</p>
“是。”不远处的曹化淳连忙应着。</p>
“等等,”崇祯目光盯着奏本,道:“让曹变蛟派给一百禁卫,护送他。”</p>
“是。”曹化淳应着,等了一会儿,见崇祯没有其他吩咐,这才快步离去。</p>
崇祯继续看着奏本,神情思忖。</p>
“最重要的,还是手里得有盐……”</p>
他目光闪动。</p>
官场闹得再大崇祯都有办法压下去,最重要的还是百姓, 要百姓安稳, 就得有盐, 让盐价平稳。</p>
所以,盐是关键。</p>
但整顿长芦转运司,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常产盐,需要一定时间。</p>
“只能靠朝廷放盐平息盐价了吗?”</p>
崇祯拧起眉,神情渐渐变得肃色。</p>
盐价不可能一直靠朝廷放盐来平息,不说不是长久之道,朝廷也储备不了那么多的盐,更是鞭长莫及,伸不到大明所有地方。</p>
“淮扬……”</p>
崇祯想到了什么,转向王承恩,道:“之前,不是有人为盐商上奏,请求开放科举名额的奏本吗?给朕找出来。”</p>
“是。”王承恩应着,连忙亲自去找。</p>
崇祯又看了一遍孙传庭的奏本,而后拿起田尔耕的奏本,在田尔耕奏本之外,还有几道密奏。</p>
崇祯顿了下,先去看密奏,全部看完一遍,不由得笑了,道:“这田尔耕,倒是谨慎。”</p>
这些密奏里,将田尔耕在长芦的一举一动都上禀了,尤其是田尔耕没敢克扣脏银的事。</p>
崇祯放到一旁,这才看田尔耕的奏本。</p>
田尔耕的说是奏本,不如说是供状,里面详细记录了审讯周覃,裘惊骅等人的结果,略过审讯过程,其他写的十分详细。</p>
在此之前,崇祯已经看到一些,只是没有田尔耕这道奏本的详细完整。</p>
看到一半,崇祯忽的挑眉,道:“这盐课,还真是捞银子的好地方……”</p>
田尔耕从长芦转运司上上下下的官员中,抄出了高达六百万两的现银,只是现银,其他的名贵之物未计算。</p>
这只是一处,如果六大转运司全部查一遍,总额恐怕得三四千万两!</p>
这对贫瘠的,一年税收几百万的国库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讽刺。</p>
“怕是一个大贪官,一年收入都比我大明国库还多……”崇祯不自禁的摇了摇头。</p>
大明税赋的流失,就是流失到这些人手里去了。</p>
崇祯放下这道奏本,思绪飘飞。</p>
“淮扬转运司……”</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