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村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36 国企无招了?,智能工业帝国,葫芦村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板,这四百吨的自卸车,咱们也都是靠着前苏联解体,趁着内乱倒腾出来的技术资料好不容易弄出来的,这在世界上都还是首例,要搞五百吨载重的,这……”吴光良很是为难地说道。
“是不是觉得这有点强人所难?”云非一脸笑意地说道。
吴光良没有说话,只是盯着云非。
“老吴,不要害怕老板给咱们加担子,虽然这很困难,咱们搞技术的,什么不困难?”吴忠达知道吴光良在担心什么。
即使是有着前苏联来的技术,这也花了五百多万,这里面很多的技术他们都还没有吃透,这次仅仅是根据图纸仿制了出来,修改的地方并不是太多。要把这个完全转换成中国人的技术,需要花费的时间更多。
更何况,他们还得根据这些技术反向研究两百吨,两百五十吨载重的自卸运矿车。
这不仅仅需要钱,更加需要时间。
没有哪个老板会无休止地不断往里面投入资金,在看不到结果的时候持续地保持大投入。到最后,为这个而背黑锅的,自然是吴光良这个项目负责人。
丢掉这工作无所谓,就怕一辈子的名声被毁了。
“吴总,就如同老吴说的这样,放心去搞,我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投入什么的你们不需要考虑,我只希望能够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技术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成熟。既然这车还有着很多的缺陷,那么,暂时就不要忙着对外宣传吧……”云非经常跟这样的搞技术的老头子打交道,如何能够不知道他们的担忧?
“老板,这里面的投入可能会是相当大的一个数据,而且市场行情也不一定好,作为技术投入,研究没有什么市场的五百吨自卸运矿车,这可能会是一项亏损的投资决策……”吴光良觉得还是应该劝劝这个年轻的老板。
他们把前苏联的技术理论从图纸变成技术,就已经冒着很大的风险了。
就是因为担心管理层拒绝持续投入,所以才说是只有一点点的小问题,真的有什么问题,这个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我九一研究院每年投入十多亿,大部分在目前来说都是没有收益的,难道就不投入了?这样吧,让红旗机械把你们这个研究团队独立出来,就叫红旗集团机电技术研究所,搞专项研究。咱们不仅要根据手中得到的技术资料反向逆推两百吨,两百五十吨的自卸车技术,更加得往更强动力,更强载重量,更低成本的领域发展开发……”
吴光良的团队,并不是专业的团队,而是属于红旗机械集团矿山机械机电项目部……
“老板,要是这样一来,咱们就得再拨出专项研究经费……”吴忠达有点后悔带云非来看这巨无霸了。
云非很是无语:“老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在这上面,你还不了解我?研究经费,该给的必须给,即使没有,砸锅卖铁也得给!在现今的市场环境中,技术,就是核心竞争力。要是没有核心竞争力,我们用什么立足?”
只要他们开发出来了两百吨以及两百五十吨的自卸运矿车,那绝对是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四百吨载重,这就是对技术的证明。
这也是云非不愿意这会儿就对外宣传他们手中掌握了四百吨载重的自卸车技术的原因。只能够生产四百吨的,连一百吨自卸车的技术都不是国内顶级的,要不然,红旗机械这样庞大的国营矿山设备厂,也不会整体打包丢给九一集团。
“可是,这个……”吴忠达还是觉得云非这样做太过冒进了。
云非直接打断了吴忠达的话,大手一挥:“没有什么可是不可是的,就这样干。赶明儿写个项目计划书,我签字。另外,这个专项的技术研究资金直接由云氏控股监管。”
云非话已经说到了这个程度,吴忠达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话说了。
吴光良对于这样的事情,更加不会有意见了。
云非出钱他研究,最后云非要技术成果,他要这个技术成果所带来的名声,何乐而不为?
搞技术的,就是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留下名声。如果能够搞出世界第一载重量的超重型自卸运矿车,他吴光良的名字,绝对可以让世界同行都铭记!
这对于任何中国技术人员来说,都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这车的外形设计必须要修改,最好是能够即符合工程力学性能,又符合我们国人审美特性,既然要搞,设计的时候,就得考虑到这些问题。虽然说这些技术是来源于前苏联,不过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云非看到这巨无霸是典型的老毛子风格,粗狂,霸气,不由叹了一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