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方,郑和的朝圣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方,郑和的朝圣,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安南归附,让建文帝的声望得到增强,权威得到巩固,民心得以凝聚。
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在朱允炆的授意下,大肆宣传武举制度,将武举考试与科举考试并列,形成了朝廷三年两项大考的局面,民间一些不善修习文字的门户开始找寻教头与老师傅,尚武精神逐渐扎根。
十二月六日,朱允炆接连颁布数十道调任文书,正式任命张紞为交趾布政使,韩观为交趾都指挥史,四川按察使李文敏平调交趾,并调五十一位清廉官员进入安南,接任安南十五府的知府、三十六州的知州,至于其他人员安置,则由张紞自行任命,事后上奏。
在最初,内阁陈迪、郁新等人对交趾郡的设置并没有多少在意,将其单纯视为朝廷控制南洋而伸出的手,可当朱允炆说交趾境内稻谷无数,矿产无数之后,才真正予以重视。
交趾有金矿,有铜矿,有铁矿,有煤矿,还有大量的紫檀木、红木、铁木、梨花木……
朱允炆并没有撒谎,交趾现在虽然没有包括占城国那部分,但其矿产依旧是值得挖一挖,尤其是金矿与铜矿。
征南战争的胜利,最高兴的莫过于户部。
夏元吉这个元旦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打安南,户部不仅能收回大军各项费用,抛开将来的赏赐与抚恤,还能入账六百多万两,弥补掉年中灾情与救灾耗费,户部还多出五百万两的财政,有这笔钱打底,加上税赋所得,户部今年好过得多。
至于来年如何划分财政,那是元旦之后的事。
在南京百姓穿着棉衣,哈着冰冷的手逛腊月的庙会时,郑和正穿着单薄的衣裳,心情激荡地看着远方。
自忽鲁谟斯出航之后,郑和的船队仅仅在马祖儿停留了三日便杨帆出航,如此仓促,是因为郑和想要赶在十二月十日之前抵达天方!
十二月十日,在大明算不得什么特殊的节日,但对于每一个伊-斯兰教教徒而言,这就是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
它叫做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在这一日,是伊-斯兰教教徒的狂欢节,家家户户宰杀牛羊,举行会礼,聚餐,热闹程度堪比大明春节。
郑和想在这一天之前抵达天方,在二十日之前,水师船队停靠在了天放国码头秩达(沙特阿拉伯吉达),之后继续航行,逐渐接近天方国的首都--天方城(麦加)。
张玉、朱能等人看着一脸虔诚的郑和,郑和轻轻说:“这是我梦想之地,早在童年时,我的祖父、父亲,都曾来过天方国,在这里遇到了无数虔诚的教徒,现在我也来到了这里,我将去触摸圣石,吐露心扉。”
朱能有些咋舌,这鬼地方也太远了,从去年建文二年九月二十日出航,到建文三年十二月,经过漫长的航行,这才抵达天方。
一年多的时间啊!
“天方是西洋中的大国,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炎热,即不下雨,也不下雪……”
郑和介绍道。
张玉有些疑惑,问:“没有雨雪,这里的人与树木花草是怎么活下来的?”
郑和看着海岸线的方向,笑道:“没有雨雪,花草树木都长得很好,而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这是安拉亲吻过的土地,也是伟大的先知穆罕穆德诞生地,他在这里打造了一座先知之城。”
朱能与张玉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不是教徒,对于什么安拉,神马先知不太了解,却对这一片土地很好奇,一个没有雨雪的地方,天天那么热,这里的人还庄稼是怎么活下来的?
“我们要不要安排船只,先行知会天放国的国王?”
朱能问。
郑和思索了下,微微摇了摇头:“就让我以教徒的身份登陆吧,至于国王那里,等我朝圣过之后再去拜会。”
宝船依旧没有靠港,这里也没有可以容纳如此庞大战船的港口,郑和只好转大福船而去。
郑和不允许身边跟着几百人几千人,张玉与朱能不放心,这万一遇到个危险怎么办?但郑和执意要带两个人上岸,争吵之下,众人达成了一个妥协方案。
郑和带两个马欢、道修两个通事上岸,明军隔着一百步跟随,数量为二百人。
骆冠英、赵世瑜等人并没有跟着郑和,这一趟来天方,是大明水师的历练之路,也是郑和修行的终点,他去朝圣,是他的信仰。
沿途走过来,众人也发现了一点,伊-斯兰教的人民都很遵守教义,彼此之间关系和睦,不分贫富贵贱,皆为兄弟,这里的百姓不会无缘无故攻击教徒。
骆冠英对天方人很是好奇,他们体格健壮,男子削发,以布缠绕,女子则编发盖头,想看看长什么模样都难。
这里是禁止饮酒的,所以想找个酒馆是不可能了,但很快,骆冠英等人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这里竟然有传说中的“麒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