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十章 朝堂大调整,造价司
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五百十章 朝堂大调整,造价司,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工部提出优先建造北京至通州铁路是有充分考虑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也是南方粮食漕运过来的终点。
但通州毕竟不是北京,想要将通州的粮食运到北京来,必须借助大量民力运输,主要的运输方式便是马车、推车。
不到六十里路,还是混凝土道路,人工运输一趟需要一日,回去又需要一日,这也就意味着两日一波人运输一次粮。
为了提升粮食、货物运输速度,同时考虑到北京南下的便捷,在北京与通州铺筑铁路便提升日程。
黄福肃然道「北京至通州铁路一旦开通,粮食等物资单程运输将缩短至半个时辰,最多也不会超过一个时辰。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民力,还将最大程度上保障粮食等物资的供应……」
夏原吉知道这条路非修不可,一是进一步检验铁路、火车性能,二是培养新一批铺筑铁路的人才,三是完善铁路相关产业在北京的建设。
说到底,这一条铁路和金陵的铁路一样,都是服务于后续规划。
夏原吉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多少钱钞?」
黄福认真地说「按照金陵铁路修筑花销,一里铁路需钱钞三万贯,五十五里,合一百六十五万贯。」
夏原吉听得有些心疼。
如此多的钱财,就为了这一点路,到底值不值得……
夏原吉思忖一番,沉声道「铁路修筑是国之大计,户部本该全力支持。然铁路耗费实在过大,当引入各种手段,节省开支。京通铁路可行,但户部只能出一百万贯。」
黄福有些着急,连忙说「夏尚书,铁路耗费何其多,不仅要征用土地,发给百姓赔偿,安置百姓,还需购置大量铁石,需征调大量民力分班劳作……纵万千节省,最多节省十万贯,也不可能省去六十五万贯。」
夏原吉摇头「未来要修的铁路多,若不将花销降低下来,每一里铁路张口便是三万贯,朝廷要修万里铁路,岂不是需要三万万贯?如此海量的财政,朝廷很难拿出来。」
黄福看向周昌。
匠学院院长周昌思索片刻,对夏原吉认真地说「这样吧,国子监重新梳理施工工序,最大限度节省花销,若依旧无法控制在一百万贯以内,户部应再给与支持。」
夏原吉没有给后路,干脆地拒绝「京通铁路户部只拨给一百万贯,剩下不足你们自己想办法。」
周昌、黄福无奈只好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看了看夏原吉,明白他的担忧,对黄福、周昌等人表示
「铁路是未来基建最重要的事,然造价确实惊人。你们需要想尽办法缩减成本,同时确保修筑质量。」
黄福、周昌无奈,但也只好答应。
其实两人也清楚,一旦铁路开建朝廷必然不可能允许其烂尾,后续缺额的钱自然会补充上来。但铁路造价居高不下的问题是现实,以朝廷目前的财力来论,一年支给铁路的钱财还不够铺筑二百里路的,想要将铁路修个四通八达,贯通主要城镇,需要的钱财将是天文数字。
如同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就成了国子监与工部必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商议之后,工部负责降低施工阶段、基础夯实、物料运输等方面成本,国子监负责解决采矿、冶铁、铸造、火车制造等方面的成本问题。
为此,工部与国子监抽调了一批人,负责工程造价管理,名为造价司。
造价司的出现,标志着大明工程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粗放的管理开始退场,精细化管理进入工程领域。
而在不久之后,造价司所取得的降低成本效果将震惊朝廷,并被引入至造船厂、矿场、草原城墙筑造等等领域。
蒸汽机喷薄着黑烟,远处的大陆越来越清晰。
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人站在甲板上,盯着远处的大陆,一个个眼神中充满惊喜。
经过惊涛骇浪,劫后余生,终是有惊无险地来到了这里!
这里将是大明燕国!
朱能下达了减速的命令,船队将会沿着海岸线向北,找寻东平城东部,适合登陆、停泊的天然港口。
朱棣给那里起了个名字日月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
inf。inf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