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上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6章 江东水军,兴汉,被判上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是有这么多战舰,那么久意味着孙权手里,至少包括一些类似预备役或军屯性质的在内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起二十万抵抗大军。只要有战争需要的时候这部分人能够立刻拿起武器参战,不用临时征调和训练。
目前刘琮在荆州大约有五万,孙权应该不低于十万。如果双方都全部动员,至少从战舰数量来看,刘琮还是趋于劣势。
尽管影响战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硬性指标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加上江东水军出色的水上作战经验,要在水战中击败这样一支精英部队还当真需要一部分运气呢。
好在刘琮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步兵中大多装备了强大的诸葛连弩!当然如果能够在发动战争之前最大程度的分化孙权集团,那是最好不过了!
经过详细的情报和深思熟虑,刘琮将第一个重点目标对准了张昭。在后世的资料中说张昭是一个投降派,其实是对他的误解。张昭其实是一个统一派!是孙策的坚决拥护者!
张昭字子布,彭城(今徐州)人,自小好学,博览群书,尤专《左氏春秋》,并能写得一手精湛的隶书。还未成年,就被乡人举为孝廉,与当时名士王朗(曹魏时官至司徒),赵昱等成为密友,更受彭城才子陈琳(为袁绍撰写讨曹檄文者)的称赞。
张昭是位十分重视名节的知识分子。徐州剌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欲加的重用,但张昭因对方官声有亏而断然拒绝,布衣人反炒了封疆大吏的鱿鱼!一怒之下,陶谦将其下入狱中,多亏了好友赵昱倾身营救,才幸免于难。
出狱后张昭南渡长江避祸于扬州,孙策敬重张昭的品德才能,待之以师友之礼,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东吴的政治军事,全部交他一手处理,孙策当起了甩手东家。
张昭主事后,北方士大夫写信到东吴,一字不提主人孙策,倒将功劳、荣誉一概归之于他。张昭被夹在两难之中:告诉孙策吧,怕造成难以辩白的误会;不告诉吧,隐匿本身就是严重的罪责。
在他进退两难中,孙策从侧面知道了,大度地笑道:“春秋时管仲相齐,这个也只说仲父(齐桓公称他为仲父),那个也只说仲父,而齐桓公(什么事情也不做),照样是周朝的霸主宗师。
今天子布德才兼备,我能用之,你的功劳能不归在我的名下吗?”(见《三国志??张昭传》)看来,孙策的识人与豁达也是他人难以比拟的。
不幸地是,反对分裂立主华夏统一的孙策英年早逝。在弥留之际,他把张昭招到病榻前叮咛:“假如我弟弟孙权不是成事之人,您就取而代之。如不能在混乱中获得成功,可以从容地归附曹操,不要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由此可见孙策对于张昭的倚重。
孙策死时,孙权年仅十七岁,还是位少不更事的孩提,还十分任性和狂悖,正是在张昭的匡佑下,才一步步走上正路的。
孙策主事日浅,民心还未曾归附,东南六郡随时都可能发生内乱。孙权弟承兄业任车骑将军后,多亏有张昭辅佐,内安抚黎庶百姓,外周旋军阀使节,使江东局势渐趋于平稳。
及孙权年长之后,每次率军出征,都是张昭坐镇后方,负责政务和支前。张昭还是位通晓军事的统帅人才,孙权出征合肥时,张昭督领诸将征讨叛逆匡琪,一直到攻破豫章,并在豫章南城歼灭了匡琪部将周凤所部。豫章一战打出了张昭的威风,自此之后,他多次统兵出征,常常跟随在孙权身边,成为谋臣的楷模。
但张昭与周瑜、鲁肃的理念完全不同。在张昭看来,这周瑜、鲁肃完全是在教唆孙权割地称雄。张昭和孙策一样,是汉室的拥护者,是主张华夏一统的!
在张昭的主持下,东南抵定,民众也逐渐安居乐业,孙权野心也膨胀起来。鲁肃教唆孙权割地称雄时,张昭对此十分反感。他对孙权说:“鲁肃年轻,思虑粗浅而疏误太多,不能使用。
但孙权既已经怀有贼心,更因为周瑜曾告诉他:“鲁肃的才能,正可以匡佐时政,应广泛听取他的意见,以成就割据为王的功业,不能不录用。”才使鲁肃找到了分裂华夏的平台。成为了逐渐接替张昭主政江东的实权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