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牛奶糖糖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国:开局被活埋,灵帝扶我登基,牛奶糖糖塘,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幽州涿郡千里之外的南阳宛城。
县署之外,治疗伤寒的百姓依旧是车水马龙,排成了长队…
不过,因为医者医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伤寒症患者均能药到病除,迎刃而解。
短短的一个月内,张仲景培养出了何止上百名医者。
《金匮要略》与《伤寒症》更是被奉为医学经典。
当有弟子询问道,这两本书是从何而来时,张仲景的回答很中肯,是柳郡守交给他的…至于柳郡守从哪获得,他就不得而知了。
渐渐,张仲景的话传遍大街小巷。
所有被治愈的百姓们…每日会默契的向南跪地磕头,只为了拜谢恩人。
今日,县署中的张仲景面色有些严肃。
他那双温和的眸子扫视着面前的十名弟子。
这些,是张仲景最开始时的弟子,他们学《伤寒症》与《金匮要略》的时间更长,如今…每一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角色。
终于。
张仲景缓缓的伸出手,在一干弟子的面前,他把手划向衙署舆图中幽州涿郡的方向。
“你们即刻赶往这里…”
“南阳的瘟疫已经在可控制的范围,现如今…幽州涿郡才是柳观主最担心的地方。”
“我已经将《伤寒症》与《金匮要略》完全誊抄过一遍,你们拿着路上研习,幽州涿郡…就靠你们了。”
张仲景的语气和缓,可神态却是坚定。
像是要灌输给眼前这些弟子一些信心。
倒是这些弟子,一个个竟是跃跃欲试了起来,个个眼里放出了兴奋的光芒。
此行幽州,是挑战…
却也是扬名的机会!
能救治一郡之地的瘟疫,这足够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
“师傅在上,弟子绝不辜负师傅的栽培!”
一干弟子拱手拜辞…
张仲景一捋胡须,语气郑重。“是否辜负为师的栽培不打紧,可你们千万不可辜负了柳观主费尽心力默识出的这《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一干弟子抱拳。“必不负柳观主默识!”
所谓默识…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
…
五月份最重要的节气是夏至,夏至在汉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节日。
夏至的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像二月份社日那样,去祭祀神明。
不过…这一次的祭品是麦和鱼。
二月份的社日,是向神明祈祷丰收,五月份的夏至,则相当于用丰收的成果去回报神明。
“这就是夏至么?”
官道上,一行马队向新野城方向行进。
护卫着马车的徐晃朝身旁的关羽问道:“长生,你可知道,为何今日路边上没有大火、火把、就连烧炭制炼的行当也都要歇业一天!”
噢…
这话脱口,关羽摇了摇头。“以往夏至似乎也未见过火光,只是没有注意过这些…”
“那到底什么缘故?”文聘俨然也不知道,好奇的问道。
“哈哈哈…”徐晃得意的笑出声来。
哪曾想…
就在这时,柳羽的声音从马车内传出。“是阴气上升的缘故吧?”
阴气?
关羽与文聘一怔,徐晃却是一捋胡须,“看起来什么都瞒不过柳郡守。”
柳羽细细解释了起来,“一般来说,夏至节这一天是一年温度的转折点,气温会持续的开始走下坡路,这便是《淮南子》中提到的阴气,农人们口口相传,便是夏至日后…阴气渐渐的要升起来了,故而,这一天不能烧大火、举火把、就连烧炭制炼的工作也要停止。”
诚如柳羽讲述的这般…
夏至这一天,对于北半球来说,太阳的直射点将从北回归线附近向南移动。
而汉代的人们,他们最直观体验就是这一天起,气温一日低过一日。
他们自然不懂,何为北半球,何为太阳的直射点,可…气温下降,重要找一个缘由,那便是阴气!
同样的,夏至前后…
会是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期。
不过…
汉代的百姓认为,这也是夏至过后,阴气上升,然后阴气进入人的身体造成的,所以,要尽量少吃油腻或者重口味的东西。
“唉…”
解析过后,柳羽“唉”的一声叹出口气,这倒是让关羽、文聘、徐晃等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柳观主是在担心那新野城,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家么?”
关羽询问道。
柳羽迟疑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邓家有什么可担心的,他与那些云台将的后裔一样,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只是…”
柳羽又顿了一下,“一路行来,遍地都是因为瘟疫病逝的百姓,他们就倒在林间、官道上…他们的家眷往往会雇人将他们埋入地里,算是入土为安,可…这样恰恰会造成下一轮瘟疫蔓延的隐患。”
来到南阳差不多一个月了。
柳羽总算发现了这瘟疫的症结所在。
在汉末,每隔一年总是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瘟疫,中原地区就是南阳一代,北境就是幽州涿郡一代。
为何总是这两个地方爆发么?
一路走来,看到这些身患伤寒的尸体被埋入土中、地下…
柳羽总算是发现了症结所在。
“只要这里瘟疫爆发的地方还存在着土葬,怕是这瘟疫就会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再度感慨一声,柳羽眼眸凝起。
因为古代人口较少,土地资源相对来说是充足的,按理说土葬也并无不可。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却蕴藏着大量的隐患与危机。
先说何为土葬?
将尸体埋入泥土中,让其自行降解,这是中华民族流行千百年的入葬方式。
只是…
这样的方法,土葬的尸体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人的内脏会在几天滋生无数细菌,这些有毒或无毒的尸水会深入地下。
而恰恰…
古代,寻常农人的坟都是靠近自家田亩的,因为土葬的缘故,这些田亩会迅速的被污染,然后造成大范围细菌病毒的感染、蔓延!
这也是为何。
每两年…南阳与幽州就会爆发一次瘟疫…
所以,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瘟疫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改变“土葬”的方法,恰恰…这个才是最难的。
古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土葬也符合百姓们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感。
生命是从大地中来,再回大地中去,这个观念亦是根深蒂固。
特别是汉族,汉族崇尚黄色,历代帝王以“黄”作为显贵之色,黄色实为土色,在阴阳五行中,“土”居于中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
因此土葬符合汉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观念。
恰恰这个观念下,想要改变“土葬”,永远的消除瘟疫的隐患,何其艰难。
柳羽没有将这些告诉关羽他们…
他甚至都担心,这种革除“土葬”的方法,会让关羽、徐晃等人反对。
正直凝眉沉思之际…
“柳观主,前面便是新野城了!”
“没有紧闭城门,城外也没有流窜的百姓,难道…这邓家认输了不成?”
文聘指着“白河”尽头处那高耸的城楼,提醒道。
这一句话,将柳羽的思绪收了回来。
现在,还不是解决“土葬”的时候,邓家的族长…这位云台二十八将的后裔,怎么可能认怂,又怎么可能好对付呢?
…
…
新野城,这座在大汉以‘盛产皇后’著称的县城之内…
马队徐徐的驶入。
柳羽一行也没有绕弯子,直接行至邓府门前,呈上拜帖…自有门子将柳羽一行引入其中。
邓府之中。
一个身穿紫袍的老者拄着一根拐棍,徐徐走出。
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
“老夫‘邓某’拜见柳郡守!”
他行至柳羽的面前,语气略显低沉,微微作揖道…
这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