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突围,伐清1652,胜者即正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在原本的历史上,郑成功率主力大军突袭江南,兵临南京城下,号称“二十万大军”,虽说除去了家属,伙夫和水手之外,战兵仍有五六万左右,但对于偌大的南京城而言,这点兵马甚至还不够围城。
而郑成功最终也因为兵力不足,部署漏洞,错失时机等等问题,功败垂成,最后一次收复河山,重振华夏的可能也随着郑成功的兵败而彻底消亡。
如今,孙可望的殿前军前中后三军云集,加上张煌言的水师,随军的辅兵,总兵力真的接近二十万,但也依旧没有围城攻打的计划。
毕竟,南京城的政治意义虽然很大,但里面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早已经逃散,损兵折将攻下一座空城对于孙可望而言,太得不偿失了。
这关内的仗还不知道有没有真的打完呢,手里有足够的兵马,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孙可望也不能看着清军占着这座意义重大的城池好几年,那对他的威望以及称帝计划而言,都是极其不利的,他必须想办法以较小的代价拿下城池。
因此,孙可望不止没有围城,他还下令各部修筑工事的时候,务必做好整体规划,绝对不能把清军给直接堵死了,要是岳乐和洪承畴这些人看不到突围的希望,直接在城中守个三五年,那问题就大了。
为了刺激岳乐和洪承畴率兵突围,孙可望甚至除了在南面的主力大营构筑了坚固的工事以外,在其他地方,都是外松内紧的状态。
特别是考虑到清军突围是为了北上,而北上又必须走水路,长江还没有跨江大桥,清军那支战斗力并不强的水师也绝对不是卢名臣和张煌言两部水师的对手,孙可望不仅没有下令在秦淮河上修石桥阻挡,还让卢名臣封锁江口的时候,一定要做出松散的样子。
为了能让岳乐和洪承畴下定决心突围,孙可望可谓是“煞费苦心”了,骗李定国他都没有费那么大的劲。
只能说,这座当今的天下第一城,实在是太大了,人口在鼎盛的时候超过百万不说,又被岳乐经营了一年多,城墙上的火炮便数不胜数,或许就算孙李联军,也需要打个三四年,还得是等城内粮食兵马耗尽为止。
而军议结束,确定了诱敌突围的基本策略之后,各部也随之开始调遣兵马。
马宝所部前军被调到了东面,负责阻击清军的诱敌骚扰部队,这里地形复杂,殿前军的骑阵没有办法很好发挥作用,清军要牵制殿前军,最好的突破点就是这里。
而白文选的中军主力自然是仍旧部署在南面,并分派了一个混编营,一个骑兵营的兵马在西面,与主力大军互成犄角。
贺九仪的后军除了留下一个战兵营,一个骑兵营作为预备部队以外,主力则被派到了江北,以防部分清军真的成功渡河了,可以就地截杀,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
卢名臣和张煌言两部水师主力则是驻扎在了南京城西南,东北方向的两个江中洲之中,这两个江中洲虽然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大,但已经初具规模,经过这半年时间的修建,停泊战舰,安顿数千水师已经没有问题。
各部兵马很快到位,而孙可望做完了这些之后,还不忘发文书劝降城内的包衣兵和绿营兵,八旗兵他虽然不打算大规模收俘虏,也知道对方不敢投降,但也仍旧在书面上给予了这些满人投降的机会。
当然,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也只针对那些战斗意志不坚定的,第一次当兵打仗,不过十五六岁的八旗新兵。他们的手上还没有直接沾满鲜血,对于殿前军的士兵来说,勉强可以接受。
比起多死几个自己人,孙可望倒是乐意把这些俘虏收了,他手下的兵,大部分都有爹有娘,甚至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的,命可比这些鞑子的命金贵。
到时候战事结束了,退伍的士兵回家,用最新的工具种地,过安生日子。孙可望再把这些屠夫送去挖矿赎罪,不饿死就行,远比直接杀了更有价值。
毕竟,这些豁出性命的苦力活总是需要有人干的,这些鞑子干,总比自己的百姓干要好,还不用发月饷,更不需要给什么福利,成本还要低不少。
文书也确实有用,用风筝撒进南京城之后,城内很快又是一阵腥风血雨,上千绿营兵被杀,数百包衣兵在潜逃的时候被发现,也全都被多尼率兵截杀了,这使得南京城内更加人心惶惶,近两万绿营兵和包衣兵,岳乐是几乎不敢再用了。
当然,对于洪承畴这样的老臣,岳乐还是信任的,毕竟孙可望曾经昭告天下,绝对不接受洪承畴的反正,甚至对于能杀洪承畴的人,还给出了十两银子的赏钱,可谓是羞辱至极。
面对愈发蠢蠢欲动的人心和日渐低迷的士气,岳乐无奈之下只能把突围计划又提前了两天。原本南京城内的清军高层便是计划在几日后突围的,但如今的局势,每多一日,危险就多一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绿营兵和包衣兵内外勾结,打开城门了。
八旗兵将虽然几乎没有叛变的可能,但是他们和一群潜在的敌人同处一座城中,随时面临危险,大清又已经败了,种种精神压力可想而知,两万八旗几乎是处于崩溃边缘,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便能疯掉几个,突围北上回北京已经成了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希望。
南京城内,岳乐,多尼,喀喀木,苏拜,朱玛喇等满清高层将领和洪承畴,王辅臣,南一魁,董学礼等绿营将领同处一室,正在最后确定后日突围的计划。
而等这个表面上的军议结束,洪承畴,王辅臣,南一魁,董学礼等人离开之后,岳乐又把多尼和喀喀木秘密召集到了府中,商议真正的突围计划。
济度原本也应该在南京城内的,但是在孙可望围城之前,就被济尔哈朗动用自己的资历,恳求顺治把他调了回去,最终逃过了这一劫。
毕竟,济尔哈朗是想让儿子建功立业,而不是想让对方为大清尽忠的。早在开战之前,他就担心今日的情况会发生,为了预防不测,早一步做了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