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一双老布鞋,承载华夏三千年!,满级考古大师,顾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孔建文领着陈翰看了看他们刚从内棺里清理出来的一双“双尖翘头方履”。

“这双鞋,保存的非常完好,鞋面、底、垫、帮均为麻布织出的。”

“鞋面是白色平纹织的麻布,鞋底和里子、垫子是用麻线纳缝而成。”

“鞋底有磨损的痕迹,应该是生前穿用过的。”

“遂先生就是穿着这双鞋下葬的,之前在将遂先生转移解剖的时候,脱落掉回内棺之中了。”

一双鞋跟圆润,鞋头方正,和现在的鞋子款式差异很大的“方履”,出现在了陈翰面前。

这双鞋是用华夏最传统的制鞋工艺制作的。

也就是“纳”出来的。

做布鞋,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最传统的一种生活技艺了。

华夏最早的纳底布鞋始于周代。

山西侯马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与现在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

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在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一度作为出口商品,畅销整个亚洲,甚至被卖到了欧洲去。

“千层底布鞋”更是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华夏名片之一。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夏百姓们大部分都还是自己动手纳鞋底做布鞋。

到现在,北方一些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掌握着一手十分出色的纳鞋底技术。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种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已经不被年轻人喜欢,甚至被当成老土,落后的象征。

对于这点,陈翰其实就一直都不太能理解。

欧洲人手工制作的皮鞋,同样也是纯手工做的,论工艺甚至还没华夏传统的千层底布鞋复杂。

为什么人家的手工皮鞋,就被捧为高端的象征?

而华夏的千层底布鞋,在自己人的眼里,却都成为了低端老土的代名词?

一听说谁穿手工做的布鞋,第一印象就觉得对方穷、没钱、土。

凭什么啊?

要知道,手工做的布鞋,做工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

而且工艺要求严格,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边、检验等近百道工序。

在西汉的时候,这种能用麻布一针一针缝合纳底制作出来的布鞋,那都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西汉的贫民压根都花不起这个钱,也舍不得这个钱去买一双麻布做的布鞋。

通常情况下都只能穿用草编制的草鞋而已!

能有一双布鞋,那都是顶奢品,只有遇到什么大喜事,或者重要的场合才会穿出来,而且还要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

要论高档程度,丝毫不逊色欧洲人所谓的“大师纯手工打造的皮鞋”。

人家的手工皮鞋是贵族才穿得起的。

我们的手工布鞋,也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而且华夏还比落后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就普及了这种手工布鞋。

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是百姓都能买得起,穿得起的了。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能扯二两布自己做。

同时期,欧洲贫民都还在穿木头鞋和草编鞋,贵族们都在穿丑陋的克拉科夫鞋和高跟鞋的时候。

华夏百姓们每个人都能穿上温暖舒服,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的千层底布鞋!

一双老布鞋,承载了华夏人三千年的岁月。

周朝人穿着它,从黄河流域出发,征战四方,打下了华夏雏形。

秦国人穿着它,一统六国,奠定统一的华夏文明!

汉代人穿着它,南征百越、封狼居胥,凿通西域!

唐朝人穿着它,征服西域三十六国,万邦来朝,开创盛世!

明朝人穿着它,追亡逐北,征草原、下南洋,甚至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而到了现代,这双老布鞋,却成为了落后、老土的象征。

可悲,可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协议离婚后,前夫天天追着求名分

岁莳

斗罗:剑宗小师妹在武魂殿当圣女

咸鱼揍仙师

权游:我有一个系统

洗头不用水

山野猎户的小娇娇

盼君折枝

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

鹿鸣9

1990我在香江开出租

床前亮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