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3.第353章 诡诈(五),北雄,河边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晋阳出兵了……”
此时已是大业十四年,唐武德元年六月,晋阳出兵北上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雁门,根本不用哨探。
唐军还没离开晋阳,李元吉派人到了汾阳,为安抚王智辩,给予他们信心,兵力多少或有夸张,可领兵为谁,行军路线,跟王智辩说的很清楚。
王智辩随即派人急报雁门。
陈孝意得报,亲自来到代州行军总管府,禀报给了已经“死了”的李破。
接着就开始猛夸,“兵法有云,上兵伐谋,未战而先胜者,可为上将军也,总管用兵,不拘一格,世之名将,不过如此,下官深为敬服啊。”
能让陈孝意这样的人如此夸赞,可以说是殊为不易。
李破难免有些自得,可战争一旦开始,形势再为有利,旁人再是怎么夸奖,李破都不会轻敌大意。
他是几经生死的军人,明明白白的知道,战争是要死人的,只要稍微轻忽,可能就要一败涂地。
所以,战事只要一起,他的注意力就完全的集中了起来。
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了,他明确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次的战略目标都很确切,也断不会分心旁顾。
此次把晋阳兵马从坚城中骗出来,可谓是费尽心机。
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也就前功尽弃了。
其中必定有巧合和幸运的成分,因为他对晋阳那边的形势也不算明了,所以,定策的时候,也只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而已。
如今晋阳果然出兵北上了,那也就是说,此战已经胜了一半儿。
接下来的一半儿,就要真刀真枪的拼杀,取巧的地方肯定还有,可最终看的还是实力。
李破笑着让陈孝意坐下说话,既没显得太得意,也没故作深沉。
陈孝意看着不温不火的李破,心里马上又赞了一句,果有大将风度,长此以往,天下间可又要多一位豪杰了呢。
“晋阳兵马应在三四万间,并州总管李元吉亲自领兵,以车骑将军张达,并州总管府长史窦静为前驱,应是先至汾阳……”
说到这里陈孝意也乐了,像这样的战事他还真没见过,说起来敌人的动向来,却是像在说自家兵马一样。
“之后唐军行止,却还要看总管想让他怎么走了。”
其实就是两条路,一条向西北,走狭道去取楼烦郡城静乐,这条路可也不那么容易走,静乐离着汾阳是近,可三面环山,只有胆子大的人,才会选这条路。
第二条好说了,直接北上雁门,有宽敞的驰道,旁边又有汾水在侧,不虑缺水,可路要远许多。
王智辩送来的消息称,齐王李元吉还没想好走哪条路呢,可能要到了汾阳之后,问及王智辩这样的雁门将领,接着许是就要看楼烦兵马走的快慢了。
实际上,这也不能怪李元吉犹豫不决,也不是他恨屋及乌,不愿用宇文歆之策。
而是宇文歆制定的策略,那是基于晋阳出兵再晚上一些日子的基础之上的,等苏亶入雁门,晋阳再发兵静乐,攻其侧后,断其归路,然后迅速北上楼烦关,堵住马邑兵马南下的一条通道。
当然,宇文歆之策,也有漏洞,李元吉和众人商议良久,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因为出兵早的缘故,兵发楼烦的话,会让苏亶有所警觉,代州骑兵非常多,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所以苏亶回师的速度也会非常快,能不能在其回师之前,攻下静乐,谁也拿不准。
还有就是北上楼烦关,时日拖延下来,能不能在马邑兵马南下之前,击败苏亶赶到楼烦关,更是不敢肯定。
如果苏亶向马邑求援,并在之后让他们汇合在静乐城下,这种形势是晋阳上下皆不欲见到的。
雁门陈孝意回不回来楼烦和他们一同击败这两路人马?就算来了,以楼烦,马邑之骑兵,先挥兵东去在野战中击溃陈孝意怎么办?
宇文歆一直说的那些忧虑,都越来越清晰的摆在了众人面前。
晋阳兵少,骑卒尤稀,跟代州兵相持,人数上不占优的话,会非常的吃亏。
北上雁门的话也非常的不好受,晋阳空虚,骑兵游弋来去,来攻晋阳的话,到是不怕,就怕其重新占据汾阳以及汾阳宫两处,断了大军后路。
所以,等到李元吉领着唐军出了晋阳城的时候,众人各持己见,还没想好此次行军的路线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