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这回的麻烦真不小,乡村之巨变,温岭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仁军看到陈扬皱眉头,急忙问道:“怎么,这有什么不好吗?”
陈扬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想了想。
“军子,你说与别的村比较,咱们村好在什么地方?”
陈仁军是搞宣传的,又是陈家村人,对陈家村的情况当然了解。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陈家村之所以好,好就好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事做。”
“有大概的统计数字吗?”
“有啊。一百零七户搞长途贩销,七十九户在周边集市摆摊,六十五个手艺人,四十四个种粮大户,四十三个养殖户,十七家个体户。此外,还有六十二人在建筑工程队干活,四十一人在外面做临时工。总之,几乎家家都有活干,家家都有钱赚。”
“我再问你,为什么搞得这么活跃呢?”
“这还用说么,党的政策好呗。”
陈扬又问,“这是前提,大前提。那么,在同样的大前提下,咱位隔壁的王家村为什么不行呢?”
王家村与陈家村也是一河之隔,全村约一千人口,规模相当于陈家村的一半。
直到现在,王家村除了种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家庭有经济活动。
陈仁军最知道,以前陈家村有人出门行乞,现在早已没了。
而王家村,至今还有至少四十户人家,还时不时的出门行乞。
有人评价,两村比较,陈家村起码已把王家村甩在身后五年。
陈仁军像是在自言自语,“是啊。咱们陈家村行,为什么王家村就不行呢?”
陈扬笑道:“问谁哪?你是公社干部,你问你自己啊。”
陈仁军笑了笑,“是咱们陈家村人思想解放得快?”
“我呸。”
“要么就是咱们陈家村人比较有经济头脑?”
“我再呸。”
“要么就是……哎,我说不上来了。扬,还是你来说吧。”
陈扬说,“咱们村的人,以做小生意为主。之所以做得这么红火,是因为大家都有点本钱。军子你想想,大家的本钱是怎么来的?”
“怎么来的?”
“你想想,怎么来的?”
陈仁军忽地明白过来,“你是说,你是说是因为有你和童老贵。是你们提供的资金,大家才有本钱,才能把小生意做起来,也才能把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陈扬继续提醒,“你仔细想想,找找实际例子,事实是不是这样?”
陈仁军认真的想了想,“扬哥,你说的是事实。一二百块钱,不可能搞长途贩销。至少四五百块,才能做长途贩销。而我知道,那些做长途贩销的人,其中的两三百块本钱,就是你或童老贵借给他们的。”
“所以,你们总结经验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个情况总结出来?”
“肯定的啊。让我总结经验,我也会把这个总结出来。”
陈扬指了指自己,苦笑着说,“这么一来,我和童老贵放高利贷的事,不也被总结出来了么。”
陈仁军愣住了,“对,对啊。”
“那这个还叫先进经验吗?”
“这个,这个也算先进经验吧。”
“然后呢?然后我和童老贵的麻烦就来了。”
陈仁军曾的起身,“扬哥,对不起。你说的这个情况,我要马上向新书记汇报。”
陈仁军匆匆走了。
不仅仅陈扬想得这么远。
就连童老贵也想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