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一章 布防,我本大明一赘婿,东有扶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进了济南府后,道路就难行了很多,不只是因为难民和败兵的数量增加了不少堵塞官道,更重要的是济南现在已经处处可见燕军骑兵呼啸来去,不知道的人怕是还会以为此地实际是在燕军控制之下。
济南如此形势,一群从德州败退下来的残兵自然是很引人注意的,甚至铁铉已经做好了和燕军接战的准备,但让他意外的是,一直快到济南城了,都还没正面和燕军打过一场,等到他碰上听说消息出济南城来迎接的都指挥使司参军高巍,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景隆又吃了一次败仗。
原来李景隆一口气逃到济南后,手下还有十几万军队,在准备进入济南城时给燕军追上了,他本打算象征性地抵抗一下,没想到朱棣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
只是一冲,李景隆的大军就开始溃散,十几万人背后是城池,身边是逃难的百姓,打又打不过,进又进不去,被燕军反复冲杀,大战持续一天一夜,这次李景隆败得更加彻底,逃得也更加彻底,眼见济南城进不去,他干脆单人匹马继续往南逃了,只剩十几万大军在济南地界四处流窜,运气好的进了济南城保住性命,运气不好的则是给燕军堵个正着,被逐个击破,身死当场。
高巍和铁铉很早就相识了,算得上是很好的朋友,两人都在山东任职,一个武将一个文官,上次见面的时候还喝酒闲聊谈论天下大事,谁料半年过去,情况就糟糕到了如此地步,两人一边对李景隆的废物程度咬牙切齿,一方面又不由对大明的今后感到揪心,相对无言许久,才收拾情绪带着收拢来的败兵进了济南城。
也得亏朱棣的心思放在打击朝廷有生力量上了,一边派人追着李景隆往南跑,势不给他任何整顿重来的机会,一边趁着朝廷大军七零八落四处出击,才没注意到这支进了济南府的败兵,让铁铉和高巍得以进入济南城。
而此时负责守卫济南的,是盛庸。
盛庸原本只是李景隆手下的都指挥使,大概是背景不够深,这次的北征没捞上什么像样的职位,连后勤都管不上,被指派带兵安抚地方,也托了这个的福,类似郭英平安那样的将领此刻逃难的逃难,收拾残局的收拾残局,瞿能那样倒霉些的直接就死在了北边,而他还能回到济南,接手城池防务,也算得上是好运气了。
当然,是不是好运气还不一定,因为朱棣此刻只是还没腾出手来,等到他忙完手上的事情,济南城铁定是要被围的,若是城破,盛庸最后怕也难逃一死,毕竟他敢在此刻来守城,心底自然也就没有投降燕王这个选项。
铁铉和高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了济南城,得知有援军赶来,盛庸大喜过望,但两万来从北边退下来的败兵,也起不了什么雪中送炭的作用,看看现在的情况吧,济南地界一片糜烂,北方几乎已经完成了朱棣的地盘,朝廷的大军散落各地,主帅既懦弱又无能,朝廷那边甚至没有一道像样的旨意传下来告诉众人该怎么做,而济南要是失守,那把龙椅估计就要换人坐了。
而济南城里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挤满了人心惶惶的逃难百姓和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治安极差,有战斗力的士卒极度缺乏,简直是烂摊子中的烂摊子,最为重要的是三人并没有太多的准备时间,如果不出意外,朱棣很快就要带着大军兵临城下了。
铁铉盛庸高巍三人坐在府衙临时改成的指挥衙门里讨论完了眼前的局面,俱都沉默下来,这种胜负悬殊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生绝望,事实上但凡清醒点的人坐在他们三个这位置上,都可以考虑开城投降了,事实摆在这里,六十万大军一败涂地,现在在城里的不过就是些漏网之鱼,朱棣甚至都没第一时间跑过来收拾他们,而且论起军事素养,铁铉是个文官,高巍没打过仗,盛庸连战场都上不了,三人拿什么跟燕王比?
只有勇气是没用的。
“有些事总是要做的。”
开口打破沉默的是铁铉,他站起身看着对面的两个同僚,一如既往地没有太多情绪,言语也简单至极,但话语却好像能在这种绝望的环境里给人力量。
他走出了衙门:“当与此城共存亡,城若破,不过一死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