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零九章 围城(七),我本大明一赘婿,东有扶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军爷,今天...不放饭吗?”
提溜着个大碗的顾怀到了平日青壮排队领饭的地方,却并没有看到被抬过来的粥桶,他好奇地向一个士卒打听,那士卒扫了他一眼,不耐烦地开口:
“上头有令,尔等百姓,都聚到城墙下去听训话,要吃饭也得等大人说完了再吃!”
这么一说顾怀更懵了,青天白日的,训什么话?现在什么提振军心士气的话都没一碗粥来得管用,没看这么多百姓饿得脸发青?
燕军没有攻城的日子,都是这个点儿发放口粮,所以放眼望去,此地几乎是拿着碗过来领粥的百姓,燕军要决堤淹城的消息已经在城中传遍了,所以城中这几天都是人心惶惶,可再害怕也得吃饭不是?人一饿起来,真是什么都不想管也管不了了。
顾怀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实在的饿得有点眼睛发花,之前有存粮的时候还好,省着吃也能供应身体活动需要的能量,可现在断了粮,一天一碗粥也就罢了,还得和傲娇萝莉两人分,实在是有些扛不住了。
越来越多的难民聚了过来,士卒却依然没有要发放口粮的意思,反而是把难民召集了起来,拥挤到了城墙下面,百姓们又饿又茫然,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人群里自然有些骚动,但很快一道身影的出现就止住了这种骚乱,让所有百姓都仰起头看向了高台上。
那道身影是铁铉铁大人,许多百姓都认得,只见他面色沉痛,高举双手道:“燕军围城,已近三月!城军民据城死守,报效君上,已尽力!而今城中困顿,援军迟迟不见踪影,昨夜燕军射书入城,言道再不开城,就要引水淹没济南,玉石俱焚,我等牧守一方,上报朝廷,下安黎民,实不忍见济南生灵涂炭,如今济南军民坚守孤城三月,死伤枕藉,无可计数,我等又何忍见城军民尽葬泽国?故而...本官与诸位大人商议,决心...献城投降!”
高台下方,无数拿着破碗的百姓张大了嘴巴。
慢慢地,欢呼声不知从哪儿迸发出来,随后便席卷成了声浪,无数人高举着手,狂呼乱叫着拥抱身边的人,连那些戍守的士卒也忍不住如释重负地放低了手里的武器,这一片的所有人都被劫后余生的欢喜所淹没。
这种欢呼持续了很久,高台山的铁铉一直没有打断,他脸上露出些不忍,可最后还是双手向下微微一压,继续道:“本官已挑选极为官员,准备出城与燕王商议献城一事,不过为了让燕王殿下明了城中军民归降诚意,还要请大家推举几位父老乡绅一同前往,而且今日不仅有粥,还有面食!这些时日以来...”
他的声音微微哽咽,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慢慢躬身:“...苦了诸位了。”
高台之下所有人的欢呼声都更大了,然而人群之中,顾怀的神色却慢慢地凝重了起来。
济南...开城投降?历史上有这件事么?
虽然自己的出现已经改变了许多事情的轨迹,但铁铉这个人,真的会向朱棣投降?
要知道在几百年后的后世,在济南的大明湖畔,依然还有那个曾经保卫济南的“城神”公祠--铁公祠,一个守城守着守着向朱棣投降的人,能得到百姓这样的爱戴么?
靖难之役的过程再怎么变,一个人的性格也是绝对不会变的,后世史书会对一个人做出绝对公正客观的评价,铁铉能不能守得住济南城是一回事,但他的性格就决定了他绝对不会向朱棣投降!
那这件事就非常有意思了,今日这种情形,如果不是真的要投降,那是为了什么?
顾怀的眼帘垂了下来。
……
城内的欢呼声自然引起了城外燕军的注意,这种突然的动静让燕军加强了戒备,虽然不知道城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这种情形下出现欢呼声实在是很诡异的一件事情...只是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因为城头射下了一支羽箭,上面绑着铁铉亲自执笔,城里所有官员联合署名的乞降书。
这封乞降书很快就到了朱棣身前的桌案上,于是朱棣原本打算再给城里添一把火的攻城计划暂时搁浅了,他看着这封乞降书,却没有计划成功的兴高采烈,而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太早了些...朱棣料定传单入城后,城内必定军心涣散人心惶惶,在决堤淹城的威胁下,城池的防守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他打算接下来几天接连不断地攻城,以此压垮城内军民的心气,但谁能想到仅仅一天,济南就决定投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