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五十章 发动机自带激光武器!曹东明:王院士是在考察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场。

王浩站在台上说明了研究内容,并解答了大部分人对于研究的疑惑,他主要说明了两点。

一点就是稳定控制的湮灭粒子技术。

另一点就是温度需求降低到了六千摄氏度。

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震惊,他们已经顾不上会场纪律了,带着惊讶忍不住讨论起来。

湮灭粒子,他们当然是听说过的。

普利尔为科学英勇牺牲的‘爆炸事件’,就是以王浩的研究组发表‘湮灭粒子理论’告一段落。

争论,也由此而起。

很多国外的物理学家更相信反物质理论,他们认为爆炸事件中出现了正反物质湮灭现象,由此制造出了不可控的能量。

阿迈瑞肯方面还推出了一个印度裔的物理学家,以爆炸事件的实验为切入点去研究反物质技术。

后来就出现了第二次爆炸事件。

那个新闻让全世界感到震惊,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说,想到阿迈瑞肯的研究会在两个同样的地方摔倒,就感觉有些好笑。

当然了。

科学实验事故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他们只能严肃的持有默哀态度,觉得好笑也只能憋在心里。

中途高能所则是宣布,和反重力性态中心合作,并在实验中制造出来超光速粒子,验证了湮灭粒子理论。

以此,湮灭粒子理论被更多的学者认可。

在高端学术圈里,湮灭粒子理论的名气很大,但大家都默认就只是一项理论,高能所制造出超光速粒子,也只是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理论。

结果……

王浩团队已经掌握了湮灭粒子技术?

这太骇人了!

从物理学的发展史来看,一项全新的理论从提出到被验证,再到转化为技术,最低也需要几十年时间,更不用说掌握完善的技术了。

那需要更久远的时间。

他们听到说掌握了稳定控制的湮灭粒子技术,第一时间都感觉王浩是在开玩笑,觉得实在是太不真实了。

那可是湮灭粒子技术!

湮灭粒子技术,可以直白的理解为‘物质转化为能量的技术’,和反物质技术的理论不同,但结果是类似的,都是制造出超强的能量,其能量转化效率为‘百分之百’。

相比来说,核聚变技术就只有07。

核聚变技术就已经相当惊人,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无限能源技术’、‘最清洁的能源’,但和湮灭粒子依旧不在一个档次上。

两者之间的能量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一点也很重要--‘稳定控制’。

如果不能够稳定的控制反应,就比如核聚变反应的,反应发生以后释放能量以指数形式递增,控制就会成为主要研究内容。

核聚变控制的研究用了多久呢?

在湮灭力场技术出现以前,人类对于核聚变的研究超过七十年,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人力成本,研究进展都是非常有限的,距离真正实现控制核聚变还很遥远。

湮灭粒子技术才刚出现,就能做到稳定控制,就感觉更加不可思议了。

“这就等于说是,我们已经掌握了理论极限的能源技术!”

“无法想象!”

“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了解一下湮灭粒子技术,没有任何的先兆,直接就出现了。”

“我根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研究。”

“不愧是王浩院士啊,真是了不起,他既然能平淡的技术说出来,如果换做是我,可能会激动的憋过气……”

所有人都在关心湮灭粒子技术。

有了这项技术为基础以后,光压发动机的研究不再是幻想,而王浩也谈到说,依靠强湮灭力场的作用,温度需要降低到了六千摄氏度。

实际上,六千摄氏度是一个模糊的定义。

如果再增加湮灭力场强度,温度需求还可以再降低,但可能就会碰到其他的问题。

另外,没有实验知识的数据也不准确。

理论,毕竟是理论。

王浩谈过湮灭粒子技术和温度需求问题后,也没有再进行过多的解释,他们的研究是以基础来设计光压发动机,并需要把技术内容公布出去。

所有人都知道技术基础就可以了。

会场的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接受了拥有湮灭粒子技术以后,好多人不由的庆幸自己参加了项目。

比如,航天局的孔立斌。

他就在对其他人说起自己加入的情况,“我一听是王浩院士的项目,马上就申请了。”

“王浩院士的研究能小吗?”

“从超导电池到空舰飞行器,再到核聚变技术,等等,如果不是在航天局,我早就加入这些项目了。”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

“在我申请以后,陈佳禾还劝我不要加入,说我是航天材料的一把手……这不是开玩笑吗?我当时就拒绝他了!”

孔立斌说着有些得意,“他是没机会参加,王浩院士要的是懂航天材料的人,如果他有机会,肯定也会申请。”

旁边几个航天材料部门的研究员也跟着点头。

他们申请加入项目倒是很顺利,孔立斌是航天材料部门的负责人,就被其他领导劝说不要加入。

结果孔立斌说自己也有资格,一心要加入研究项目中,还差点和陈佳禾红了脸。

这个过程有点艰辛。

孔立斌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是材料部门的负责人,但也卡着50岁的年龄限可以申请。

这次不申请,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王浩的研究项目,好多都有年龄限制,不是非常突出能力的老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加入。

所以孔立斌就申请了。

等完成了研究项目再回到航天局,他有了更加丰厚的履历和经验,过了五十岁也还能往上升一升,或许还有机会申请个院士?

不加入项目,留在航天局根本没什么意义。

现在航天局内部没有大的研究项目,所谓的‘航天型空舰’还处在计划中,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正式开始。

留下来,做什么?

等着其他人带着丰厚的研究战果返回,然后讨论他这个航天材料部门负责人的水分吗?

……

会场终于平静下来。

王浩又等了一小会儿,继续说道,“在湮灭粒子技术的基础上,我和我的同事,已经完成了光压发动机主体框架的设计。”

“下面,就让琼斯教授,讲解一下整个框架。”

保罗菲尔-琼斯带着严肃而认真的表情上了台,一开始按部就班的讲解起了框架的设计问题。

王浩很重视保罗菲尔-琼斯。

一则是因为保罗对于研究非常的积极,他是全心意投入到研究中的,希望能够尽快的完成设计工作。

第二就是保罗的水平确实很高。

他的知识量非常广泛,即便是投入到技术设计问题上,也能在很多方面给出专业的意见。

保罗确实是超级天才。

研究组里其他的几个人,丁志强还比较年轻,上台讲解复杂问题,有时候会紧张。

海伦有点像是‘年轻版的保罗’,性格有点儿太高傲了,有些简单内容,甚至不屑于去做解释,他根本不适合讲解工作。

陈蒙蒙倒是开朗大方,但是她说话的有点太温柔了。

黄振,就是附带的。

“创新和想象力太差,对于技术问题的理解也很差,只能一起做基础研究。”王浩轻轻摇头。

光压发动机设计工作并不适合黄振,也只是因为他是研究组的一员,才附带跟着一起做研究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江月照

redP4

病娇美人她命不久矣

墙头青玉旆

春风凌

箫亦如

重生从开口要钱开始

除夕猎户座

最强魔兽使

贪吃大狗熊

重生之官运

飘逸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