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明不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盐商们坐不住了,崇祯欠了我十亿两,远明不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扬州从事盐业的商人很多,制盐、运输、贩卖,每个环节都养活了无数商人。

其中经营规模最大的,是马、王、萧、汪、周、罗这六大盐商,他们这六家的规模,至少占据淮盐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商人则瓜分剩下的汤汤水水,且大多附属于这六家盐商而生存。

但今天!

会馆二楼议事厅内,六大盐商竟全部到场,坐在上首最中间的六个位置,每人脸上都无比凝重。

“许家庄这是想干什么?突然跑到海边筑城,突然大批招工,把我们的灶户全部拐走,各个盐村的产量,少的暴跌五成,多的暴跌九成,连距海港城百里之远的盐村,都有三成灶户逃亡,照此下去,我们必将无盐可售,不日便尽数破产败落矣!”

坐最上首的扬州第一盐商马吉良,脸色铁青的拍打官帽椅手把,恼怒的道:“许家庄究竟意欲何为?!”

“这是在刨我们的根啊,不仅要刨掉我等的根,我派到海港城内的巡盐兵士,发现许家庄正在海港城内,建了个上万亩的晒盐场,进展惊人,不日便可启用,许家庄,打算插手我等盐商的生意了!”

王家家主王胜,也爆料出一个惊人消息,引得在场盐商无比脸色大变,一片哗然,全都坐立不住了。

许家庄要建晒盐场?

占地万亩之大。

这岂不是想要他们的命么?

实际上,晒盐之法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技术,而是古已有之,在宋代就出现了非常多的晒盐场,产量、效率明显超过落后的煮盐法,但这么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占据主流,而是被灶户煮盐给淘汰了。

主要原因,是晒盐场的建设成本比较高,要修筑拦海堤坝,要长期招募大批的人手,还经常有海寇、倭寇之流上岸袭扰,盐商又不可能投入巨资加强安保,加之台风、海浪的破坏作用,没有几个晒盐场能长期经营下去,各种风险还很高。

不如让灶户给他们煮盐,投资成本几乎没有不说,风险让全部让灶户盐户承担,收购时则不断的压低价格,疯狂剥削压榨,久而久之,收盐成本估计比晒盐法还低了,更没有必要建什么晒盐场了。

毕竟躺着赚钱不是更香么,何必费心费力?

只是没想到富可敌国的许家庄杀进来了,一出手就是万亩的晒盐场,以这个晒盐场的规模和效率,一天能产出多少的盐?

他们控制的灶户盐户,也跑了无数去海港城,导致海盐产量断崖式下跌。

如果继续这么坐视下去……

砰!

萧家家主萧长万,一拍桌子道:“大明海禁乃是国策,许家庄擅自筑城,触犯国法,简直大逆不道!此事我们要禀明朝廷,立刻除此大逆!不过,如果许家庄愿意听从我们的告诫,取消海港城的建设,遣返所有灶户,再赔偿我们几百万两的损失,此事就此作罢,如果不听劝告,执意我行我素,朝廷天兵一到,只能是化为齑粉!”

“不错,许家庄擅自筑城,等同公然谋反,朝廷定然不容,覆灭就在眼前。”马上有商人附和。

“可是朝廷没钱,许家庄也没有公然造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很可能息事宁人,选择无视,除非有人愿意出钱,才会出动大军。”

“出钱就出钱,我们每家出银十万两,便是十个许家庄也能灭之!”有个盐商叫嚣道。

“我们跟许家庄也有诸多生意往来,灭了许家庄,断了海外奇货的供应,我们的损失不一定比卖盐少啊。”

听到这些偏激强硬的声音,罗家代表罗厚平坐不住了,不得不站起来道:“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岂可妄言刀兵?况且我们扬州盐商联合起来,又岂会惧怕许家庄的小小动作,这样,先礼后兵,我们派几个代表去许家庄,先跟他们谈判一二,若是不行,再用强硬之手段,一开始便打打杀杀乃是下下之策。”

罗厚平的这番话一出。

马上引来无数嘲讽,说他“是不是怂了”、“骨头软了,害怕了”、“盐商之耻,羞与之为伍”之类的,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过却也有几名重量级的盐商,发声支持他的观点,也认为先找许家庄谈谈比较好。

因为扬州城内,跟许家庄有合作关系的商人太多了。

许家庄特产——海外奇货的经销代理商,就以扬州商人最多,至少占了三成以上,都通过销售许家庄的‘海外奇货’,赚了无数的银子,绝对不比经营食盐赚的少。

故而他们的立场都比较温和,主张谈判,不太愿意打打杀杀。

而罗厚平其实不是许家庄的代理商,只是一直渴望获得代理的资格而已,此前几次运气不好,遭到了钱仁益的阻击,如果这次能趁机跟许家庄搞好关系,海外奇货的代理资格,说不定就能拿到了。

于是又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之后,对许家庄强硬的声音,始终占据上风,不过在采取强硬手段前,他们也同意派出一个盐商代表团,去许家庄一趟,谈判一番,试试看用谈判是否能解决问题。

罗厚平则全力争取,拿到了一个谈判代表的资格,不日就会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农门渔妻种田忙

栖孟安

流放路上,团宠千金她自带空间

云遮清月

剑自雪中来

我不是烽火戏诸侯

替嫁后成了残疾大佬的白月光

阿川

我在三国抢天下

一颗小青虫

人间偶记

姚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