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明不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0章 《东方时报》,崇祯欠了我十亿两,远明不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部分的生产活动,得以力的开展进行。
许家庄的《三年五万公里修路计划》,也正式的推出实施,打算招募上百万的基建工人,修建至少一千座的主干道桥梁,修建总长达到十万里的标准水泥马路,预计总投资不低于五亿银元。
目的是在三年内,基本建成覆盖南直隶所有州府县乡的道路,再建成一条到多条的通往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山西、湖广、北直隶等地区的主干道,采用多路同修、老路翻新、齐头对进等方式,争取在三年内完成这项庞大的工程。
但问题来了,许家庄投资这么巨大,修好的桥梁马路却免费供人使用,却看不到明显的盈利点,投资成本何时才能收回?
有句老话说的是“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形容的就是冤大头的行为。
难道许家庄这次要做一个天大的冤大头么?
当然不是如此。
实际上,修路只是道路桥梁本身会亏,相关配套却能带来无数暴利。
比如在道路两旁设立客栈、货栈,同时促进客流、物流行业的发展。
比如道路通向何处,该处的矿产、农产品、人力等等资源,就可为许家庄所用。
此外只要把持住咽喉要道、核心主干道的控制权,哪怕不收任何过路费,也能令对手乖乖臣服,起到极好的控制作用,带来潜在利益无数。
总之就是资本的套路打法,一句话形容就是‘免费的就是最贵的’,先引诱你上贼船,后面是杀是剐,是一口吞下还是一刀刀片肉吃,完看资本的心情,用户是反抗不了的,除非另辟一条新路。
除此之外。
三月份,许家庄还有一个重大的项目完成了,意义也非常的重大。
即电报站工程。
许家庄在大明的京城、南京、济南、扬州、杭州、苏州、成都、武昌、泉州、广州等等三十八座的主要大城市。
加上许家庄零号庄园跟海港城这两处地点。
一共四十个地方,设置了四十座的电报站。
部配备了最大50KW级的发电功率。
配备了运行功率小,但传送距离远的中低频数字化电报收发装置,接受与传送信息的速率超过100kb/s。
相关的技术人员也部培训完毕,能够熟练自如的使用这些电报设备,能够处理一些简单的故障问题。
另外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电报局,负责管理这四十座遍布大明各处的电报站,能够做到一条重要的信息,五分钟内便可传遍国,做出极其迅速的响应。
而这套电报系统建立之后,带来的意义可就太大了,相当于进入了初级信息化的社会,能够享受到种种的便利。
比如传递家书,在电报站发送,可能两三个小时家人就能收到了,时效性极佳,而不必等待漫长的一两个月,还有信件遗失的可能。
比如传递军情和情报。
比如协助银行汇款转账。
等等等等。
信息化带来的各类便利可谓难以想象,哪怕只是初级的信息化。
当然!
许远让人建立这套电报站体系的主要目的,不是传递家书、军情之类的,而是为了能在大明境内同步发行《东方时报》,将这份报刊,光速推广到大明境,要除了周末外,每个工作日都会发行一刊,要能够为大明的多数知识分子所看到。
……
三月七日,下午。
海港城,《东方时报》的报社内。
社长吴斯铭,拿着刚出炉的第一版印刷报刊,对着身旁的许远介绍道:“庄主大人,这就是我们即将发行的第一版《东方时报》,明天一早,就能在大明四十处之地,同步问世,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它采用的是彩印技术,图片图桉接近真实,让人更加相信报道内容的真实性。”
“使用的横版阅读的简体字白话文,普通人都能听懂报道的内容,当然,为了让大明的知识群体能够看懂,我们还在后面附带了一份两千常用字简繁对照表,便于他们”
“至于报刊内容,更是军事、时政时评、社会民生、人文地理、等无所不包,而且字体清晰,图片美观,内容丰富有趣,简直将天下的大事小事都囊括其中,庄主大人,只要这份《东方时报》一经发行,您所说的那个话语权、舆论主导权,就彻底的为我们所掌控也。”
吴斯铭无比兴奋的说道。
“嗯~”
许远点了点头,他在现代社会花了好几个亿,采购无数的设备,然后又是建电报站,又是成立报社,忙活了那么多,不就是想拿下大明境内的话语权、舆论主导权么?
甚至彩色印刷都弄了过来,不就是想建立降维打击的优势么?
“明天开始,就在大明境内,正式发行《东方时报》吧,第一刊印刷一百万份,定价10文,不,就定价5文吧,要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
许远拍板说道。
“是,庄主!”
吴斯铭心里滴血,《东方时报》第一刊的纸张成本都要四五文,算上其他成本,卖二十文一份都是亏的,但为了拿到那个所谓的话语权,亏再多都是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