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明不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4章 釜底抽薪,顺应大势,崇祯欠了我十亿两,远明不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们这些思想保守传统的长辈,胆敢在是否同意加入许家庄的事情上,与年轻人们对着干,只怕会被立刻抛弃,以后老了没人养,死了没人拜,跟断了香火没区别。
而这又是让他们最害怕恐惧的事情,堪称釜底抽薪。
怎么办?
是继续抗拒反对下去?
还是只能妥协屈服,让出一些权利,听从钱澄之的建议,开始买一些学习资料,为公务员考试做准备,从而谋求一个轻松点的工作岗位,毕竟许家庄这次要扩庄1100座之多,至少得招募与培训上百万名的公务员,摆在面前的机会太多了,就算发挥失常没考上,当个种地的农民也不累,许家庄种地的机械化率很高,需要人工的不多,另外进工厂也是个不错选择……
于是进行最后表态时,只听众长辈纷纷道:
“罢了罢了,还是加入了吧,不能挡了儿孙后代们的路。”
“哎,时代确实是变了,我们若不跟着变,那就只能被时代所抛弃了。”
“上百万的公务人员,比大明的童生总数都多,我们钱家的读书人,一多半考上公务员应当没问题,再等庄园建成,拿每月30银元以上的工资,相当于七品县令收入……加入许家庄前途确实光明啊,而错过这个风口,以后想考上公务员都不那么容易了。”
“是极,头啖汤是最美味的,我们家族应抓住先机。”
“加入加入,就算当个农民我也愿意,钱家是耕读世家,除读书厉害,谁不会种点地?还能活动筋骨,利于养生,能活的更长。”
“我也想通了,钱家一定要拥抱新的时代,不能陷入上千年的兴衰循环出不来,封建时代,没有三百年之王朝,也少有千年不衰的世家,唯独开枝散叶,逐渐归于普通平凡,才能繁盛永远。”
看长辈们一个个想通,纷纷同意加入许家庄园。
钱澄之满意的点点头,得年轻人就是得天下啊,这些长辈长者,不可能成为年轻人的绊脚石,只会成为踏脚石,不然连香火都享用不到,这样的后果怎么可能承受得了?
搞定了自己的钱氏家族。
第二天。
钱澄之又派人把孙临家的族人长辈、方以智家的族人长辈,都请了过来,跟他们开了个讨论会议,问他们考不考虑带家族加入许家庄?
孙临的家族长辈,在听完种种约束条件后,表现也非常抗拒,不太愿意加入。
方以智的家族长辈,则没有反对,纷纷同意加入,因为他们收到了方以智写给他们的劝说信,里面的劝说之词,跟钱澄之的那套道理差不多,都认为封建制度和传统,对个人的压迫限制太大,早晚是会淘汰的,许家庄才代表光明正确的方向,拥有更多自由和发展的空间。
于是不用钱澄之耗费唇舌。
方家的几位贤人,如女诗人方孟式与方维仪,还有在湖广担任巡抚,此次特意回来一趟的方以智父亲方孔炤,他们都对许家庄的发展模式颇为认可,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确实比大明强太多了,人均300银元的收入,极高的生活水平与福利保障,就具有说服任何顽固者的能力。
“你们说的在理。”
孙家的话事人,孙临的兄长孙晋,只得点头道:“许家庄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胸无大志,没有谋夺天下之心,只想着经营赚钱,殊不知富贵减人斗智,安逸销人体魄,虽然许家军现在仍强,但终会有堕落的一天,届时许家庄的一切,恐怕都保不住了,不过,那也是很远以后的事了,我们都见不到了,而家族的年轻人又经受不住诱惑,罢了,谁能看得到那么远,至少眼下加入许家庄,是个正确之选择,我实反对不了。”
“孙兄你多虑了,庄主大人考虑的,其实要比我们要远的多,绝非‘胸无大志’一词可形容,我们接着往下看,继续深入的去了解许家庄,或许某一天,孙兄会恍然大悟,进而佩服的五体投地。”钱澄之道。
“但愿如此吧。”
孙晋叹了口气道。
不论如何。
桐城的三大世家,在加入许家庄一事上,终于达成了一致,而消息宣布出去后,这三个家族内的年轻人,都发出欢呼与狂喜,而旁人得知之后,羡慕嫉妒之余,再就是疯狂的套近乎、拉关系乃至送女人,想尽一切办法的,看能不能搭上这个便车,一时间更是发生捉婿、闪婚、老光棍突然受追捧等现象,可谓乱象丛生,极其浮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