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斤甜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章 第31章,真千金只想种田致富,十斤甜杏,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带领村民大规模制作粉皮,那就不能再用家里的瓷盘应付了,必须要配备趁手的工具才行。
她借了虎子在学塾里用的纸笔,画出了简单易懂的设计图,到镇上铜匠铺定制了五十个铜旋子。
铜旋子制作好后,薛青青将全村召集到打麦场上,指着早就烧到沸腾的一口大锅和小半桶红薯浆:
“乡亲们,与其将红薯挖出来就直接卖掉,我们用它制成粉皮来卖跟划算。红薯人人都可种得,可是粉皮却只有我们村会制作,是全国独一份儿的,你们觉得呢?”
“这还用说,当然是听青青的!”
“对!我们早就明白了,青青一心都是为了村子好,我们无条件相信你。”
薛青青点点头,晃了晃手中的铜旋子:“那好,我教大家制作粉皮。”
铜旋子目前是两家合用一个,等规模提上来了再每家定制一个,全天生产粉皮。
几天后,黄石村出现了一道奇异的风景:随处可见地搭着芦苇箔,箔上整齐得摆着大小一致的圆形粉皮,在热烈的太阳下亮晶晶地闪烁着,仿佛无数星子落入了黄石村。
随着一茬接一茬的粉皮晒干收进口袋,胖鼓鼓的口袋挤满了家家户户的仓房,黄石村堆积如山的红薯耗光了。
先前还在为红薯太多卖不掉而发愁的村民开始遗憾地念叨:“要是红薯再多点儿就好了,看来明年要多种一些。”
粉皮制作好了,下一步就是售卖。
村民都知道县令不允许薛青青进县城卖货,顺带把整个黄石村的小商贩都记恨上了,勒令城门口盘查的爪牙凡是看到户碟写着黄石村的,都给轰回去。
所以自觉地不再提去县城的事,打算想叫货郎一样挑着粉皮去周边村镇,走街串巷地叫卖。
然而薛青青却并不着急卖货,反而慷慨地让大家给自己放个假,带上点儿粉皮到外村的亲戚家做客玩乐几日。
“哈?这么重要的时候,居然让我们撒开手去走亲戚?”
“对啊对啊,卖粉皮要紧!”
在大家都一头雾水的时候,六子媳妇最先反应过来:“青青这一招就是在帮大家卖粉皮啊,你们想,外村的亲戚们尝了我们村的粉皮,哪个不得留着口水追来买?”
薛青青给她一个“深得我心”的眼神,补充道:“而且不止亲戚一家,口口相传之后,亲戚所在的整个村子都会成为我们的顾客。”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经历了县城的挫折之后,薛青青吗,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其卑微地到处抱大腿,还不如沉下心来将产品做好。
“而且,我有个大胆的想法。”薛青青沉吟一番,道,“我们从粉皮开始,我们要做出自己风格,让他们一想起黄石村出品,就下意识地觉得靠谱。”
村里人多数都没读过书,听到薛青青说“风格”都似懂非懂,但是都淳朴地点头:“好,我们该怎么干,只要你交代,我们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干好它。”
薛青青笑着晃了晃手中的粉皮:“不用上刀山下火海,你们的任务就是跑遍每家亲戚,让他们尝到粉皮,记得告诉他们这是黄石村独家产品。”
几天之后,村民走亲戚的效果就出来了,黄石村出现了不少带着大口袋,赶着驴车来的外村人,进村第一句话就是:“粉皮在哪里买?”
更令大家惊讶的是,薛青青对此早有预料,已经提前将村头打麦场头上的废弃小屋打扫出来,一番装点之后,成了干净整洁的代销点。
还找了个窄窄的木牌,用稚嫩的字体写了“黄石村小铺”。
所以如今村民遇到外村人,就指着村头方向:“去打麦场边上的小屋,那里不止卖粉皮,还有我们村特产的小麦、玉米,包您满意!”
小铺里,村里两位有威望的伯伯来找薛青青提建议。
“粉皮卖十五文一斤有点便宜吧,我们哥俩儿粗略算了算,市面上红薯二文钱一斤,五斤红薯才能做出一斤粉皮,这十文钱前是定死了的。另外这粉皮是我们黄石村独有的,那我们制作的手工、烧的柴火,值个十文也说得过去。”
“对啊对啊,按我哥算的,卖二十文一斤也很好,大家还能多赚点儿。”
薛青青轻点着下巴,十五文的价格是她深思熟虑定下来的,除了想卖得实惠点儿造福百姓之外,更有一层规避风险的考量。
只是时机未到,她不方便多说。
“你们的想法我知道了,到底哪个价格更合适,不如交给时间来选择。这样吧,我们先以目前价格卖上一个月,若不合适再调整。”
两人沉思一番,相互交换了眼神,猜想自己有什么地方没考虑周全,便接收了薛青青的提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