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红糖鸡蛋
酥软小排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红糖鸡蛋,重回九零开饭馆[美食],酥软小排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刚刚又吐了一盆血。
陈蕙兰满嘴铁锈味,隐约听见医生说了句:
“只剩三克血了……”
两眼一抹黑,陈蕙兰只觉身子不断地下坠,像是做梦。那些往昔,一幕幕似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辗转流动,极具冲击力。
直到响起沉重地叹息:“只能下病危通知了,家属节哀。”
陈蕙兰心里咯噔一下,很快又接受事实,兜兜转转五十载,细细想来,她活得实在失败。
婆家琐事一堆。婆婆嫌她没工作,丈夫嫌她没本事生儿子。
娘家更是一副好牌打得稀碎。爸妈初代月光族,姐姐被偏离了家乡,弟弟入赘反被撵出家门,她病秧子一个。
唯有贴心小棉袄,却又恐婚恐孕。
不甘心啊,全都不称心,全都不如意!
“一共两角钱。”
“小姑娘?”
视线骤亮,强光入眼,陈蕙兰不适应地猛眨两下眼睛。
眼前……是个年轻人。
年轻人胸前挂着一个老式冰棍木箱,神色疑惑,抬手凑过来,狠狠在陈蕙兰跟前晃了晃,“咦,小姑娘,买个冰棍还发呆?”
掌心袭来一阵凉意,陈蕙兰顺势低头,她正捧着一大缸冰棍,目光微移,双手白嫩嫩的,一点儿皱纹都没有!
她来不及多想,立马揣兜找钱,一兜子硬币,凑够两毛塞给老板。
踢腿要走,陈蕙兰又纳闷地问:“今年是哪年?”
年轻老板笑呵呵地收好钱,“1990年,七月初九。”
莫名回到了十八岁?
陈蕙兰捧着口缸往回走,满脑子震撼。边走边环视儿时熟悉的黄土路,四周布满裂缝的土墙。
再看看自己身上的衣裳,嘿,还挺时髦。
波点v领白色衬衫,牛仔喇叭裤,腰上还系着颇为夸张的宽腰带。
陈蕙兰想起来了,九零年代香港电影十分火爆,大家的穿搭都是从港星身上学来的。只不过她没钱烫大波浪,现在只能把厚厚的头发编成大辫子垂在身后。
好多年没打扮,她都快忘了以前多么喜欢和小姐妹们研究穿搭。一想到婚后繁琐的生活,伸手要钱反被嘲讽的日子,她顿时生出了这辈子要努力赚钱的念头。
上辈子就听老人言,吃亏又没钱!什么女人相夫教子,婚后贤内助,全是狗屁!
靠男人都不如靠自己!
陈蕙兰越想越气,垂眸才发现冰棍快化了,索性拿起一根咬在嘴里。
这会也没什么高大上的冰棍,更没有冰淇淋。但糖兑水冰镇出来的老冰棍此刻吃起来无比清甜。
两分钱一根,两毛就能买一口缸。
眼瞧着老宅露出一角,陈蕙兰不禁加快了步伐。
老宅有个大院子,院心种着一棵酸角树,墙边杂草丛生,应该很久没人居住过了。
又见大姐带着几个小屁孩冲出房间。
口缸里的冰棍一扫而空,陈蕙兰眼角微微发酸。
她抬眼,余光撇见里屋坐着唠嗑的妈妈和三姨,隐隐确定了时间线。
她回到了十八岁,大姐还没被骗的前夕。一家子人趁着弟弟暑假回老宅吃席。
里屋窗户大开,没有院落那么闷热。
高芝华这次带着三个孩子回老家做客,光走亲戚就用了小半个月。
今天本想着除一除院心里的杂草,恰逢三妹带着远房亲戚过来唠嗑,比起除草,她更喜欢叙旧。
本来聊得好好的,突然听见三妹旁边的宋婆子问:
“那是哪家的姑娘?”
院子里好些孩子,宋婆子伸手一指,指的就是高芝华的女儿陈蕙兰。
高芝美往院子看了眼,又转头看向宋婆子,“老表姑,那是我二姐家的二姑娘。”
宋婆子是高芝美家的远房表亲,本来跟高芝华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但这一问,高芝华还以为是宋婆子要给自家孩子说亲。
不曾想,宋婆子叹了声气,道:“这孩子命都掉了半条喽。”
高芝华向来不信鬼神,可这宋婆子是老巫医,以前村里谁家孩子出了毛病治不好都找她,她一说,就让高芝华吓破了胆。
“快把孩子叫进来,我仔细看看。”
宋婆子一发话,高芝华那急性子,哪能等着孩子自己进来,火急火燎出去抓。
陈蕙兰正蹲在酸角树下啃冰棍,谁料自家妈一出来,就将她拽了进去,还剩下的半截冰棍被她傻乎乎的大姐抢走了。
一进屋,陈蕙兰看到宋阿婆高深莫测的眼神,立马明了,上辈子也有这出。
宋阿婆仔细打量一番,“小姑娘,往你的左手边转一转。”
陈蕙兰照着转动身子,但一想到宋阿婆的用意,下意识摸了摸右侧耳朵上面的头发。那撮头发是白色的,应该是半年前刚长出来,连带着头皮也变白了。
这白头独独这一块,一跟就是一辈子,后来就医说是白色糠疹,外敷内服全都不顶用。陈蕙兰只好定期染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