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9章 袁绍的杀手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浙东匹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备觉得事儿挺重要的,就又劳烦李素进宫喝个酒讨论一下。
而且这次是单独召见,荀攸这些人都没到场。因为这个消息是关于变法的,来自于袁绍。
李素来到石渠阁,刘备也不跟他废话:“刚刚得到的消息,应该是我们之前宣扬租庸调输变法的好处,对关东诸侯控制的偏远州郡百姓、豪强都有所吸引。
袁绍虽然借助曹操的试点和吕布的大捷,把他治下呼吁跟着变法的声音暂时压下去了。但听说就在袁绍决定不变法后,短短几日之内,他麾下有一些非冀州派系的幕僚,颇有微词、向袁绍陈述地方上的民怨。
一时间,袁绍‘听信冀州人之言、保护冀州人之利’的风言风语,传遍数州。袁绍也不知怎么搞的,应该是为了平衡吧,下令广开言路、另求破除各州士人互相仇视争利局面的良策——
结果,就有人献策了这么个玩意儿。你说袁绍要是真实施了,能拉回天下士人的人心么?我们要不要模仿跟进?”
刘备说着,把一个奏表推到李素面前。
李素心中也有些诧异:袁绍这么犹豫的人,也能主持新的变法、笼络天下人心?
不过,就在他稍微看了几眼之后,李素瞬间就收起了轻视。
因为他看到,给袁绍献策的人,是一个名叫陈群的青州别驾。似乎是袁绍的长子袁谭推荐给许攸、许攸又作为“非河北籍谋士领袖”推荐给袁绍的。
都看到陈群这个名字了,后面的内容应该就是九品官人法了吧?
李素往下一看,果然。
袁绍这是在财税制度改革落后于刘备、无法拉拢天下人心的情况下,祭出了一个人事制度改革。可以说,也是一个合理的蝴蝶效应了。
历史上的陈群,要二十年后才开始有资格主导九品官人法的改革,但他心中的念头想法,未必不是年轻的时候、三十出头就已经有了。
陈群在曹操攻打徐州之前,就在陶谦那儿任职。他在陶谦那的职务,应该是仅次于王朗、糜竺,这一世因为糜竺提前走了,所以
陈群直接道:“袁绍既然可以‘持重观望’而迟迟不推行‘租庸调输’变法。我们也没必要立刻对他的‘九品官人法’表态。
我知道这东西对天下世家大族
的诱惑有多强,也不能正面反对,观望几个月吧,而且不能以反对的名义观望,要以尊重祖宗之法、看看有没有别的办法改良察举制的名义,来观望——大王以为如何?大王若是信任臣,就顶住压力,等袁术之事了却,再从长计议。”
李素很清楚,表示“不学习袁绍”,绝对不能用“我想另起炉灶搞一套更激进的东西”的姿态出现。必须打折复古持重的旗帜,实际上慢慢夹带私货,这样天下世家大族人心的倾斜才能被暂时缓解。
刘备想了想,如果李素是明确反对,那他肯定得再找荀攸钟繇等人商议,才能决断。而李素言之凿凿只是让他暂缓表态,这种程度刘备还是可以直接接受的。
大家都合作了整整十年了,李素的信用值得刘备在这种程度上偏听偏信。
刘备只是有些不解:“看来伯雅已经看出此法的玄机所在了?不管用不用,今日只有你我,你说说你对这个九品官人法的优劣是怎么分析的?说实话,孤一时仓促,还没看太明白——
这不就是跟察举制一样,由选拔者说了算谁能当官谁不能当官么?比卖官肯定是好多了,比现在这种诸侯自己一言专断,似乎说不出明显的好坏,但若是遇到诸侯是个庸主,有个九品官人法,也好过让那些豚犬用人。”
李素:“大王所见甚是,我并没有说九品官人法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