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5章 蛮夷到了极点,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浙东匹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赵云通过步骘了解了林邑的气候水土细节后,便从步骘所谏,选了交州境内与林邑水土气候饮食植被都最接近的朱崖县。
让部队先前进到当地驻扎休整一段时间,模拟适应战场环境、气候。
九月十三日,赵云的部队从揭阳再次拔锚起航,顺着交州的海岸线一路南下航行。
赵云听步骘介绍,说朱崖洲与大陆隔开五十余里海路,而且朱崖县北部的半岛也从大陆往南深入南海二百余里。
于是为了提前适应远海航行,赵云在九月十七、部队驶过珠江口后,就吩咐转向正西南方略偏西,径直前往朱崖洲,以适应远海航行。
此后五六天,部队远离海岸线,在看不到陆地的茫茫大海上航行超过一千里,其中往西大约八百里,往南大约三百余里,取斜直接里程一千里。
连续几天往越来越远的外海航行、完全看不到陆地,一度让部队中少数意志薄弱的士兵陷入短暂恐惧。
毕竟哪怕是那些荆南和吴越的士兵、本来就熟悉水战、大部分也有过海边生活经历,但远海航行依然是这个时代的官兵们非常缺乏的经验。
好在这些问题早暴露总好过晚暴露,离岸远航的距离都是循序渐进的。
最后他们靠着交州官员和那些探路的商船队提前弄好的海图,以及还算精确的罗盘定向导航,成功找回了陆地。
先是靠上了朱崖洲东南部的某处海岸线,然后按照赵云的要求,贴着岛屿南岸继续向西。最后找到了一个步骘受鲁肃所托、一年多前刚刚设置的海岸补给哨所。
那位置,大致已经在后世的三亚境内。可见鲁肃也是为对付林邑人花过心思的。
这地方如今都是狸蛮聚居之地,原先根本没有汉人。正常情况下汉人偶至朱崖洲,也都是在北部与朱崖县隔海峡相望的位置(海口)。
而步骘设置的这处前哨,从商路价值来说,根本不该开辟,也不方便种田。即使往南海去的商路,也是可以绕开这个点的,不一定要过来靠港补给。
所以这地方纯粹就是用来适应环境的练兵之地,作为备用中转。
赵云抵达之后,发现整个前哨站只有不到一千个汉人屯民,原本都是交州南海郡百姓。
鲁肃给他们家族额外免了徭役赋税、还给他们贴钱,才雇到人来这儿扎根垦荒戍守,设置据点。简直比之前汉朝皇帝移民到西域和河套边关、为边军种粮屯田的待遇都好了。
来这儿屯垦的戍卒,每个人每年种出来的粮食不用缴税不说,别的一切产出收获都归自己,老家的家人还能拿到每年五千钱的补贴,几乎等于这些移民一整年都在服徭役了——
大汉租庸调输制度下,服徭役的人每天工钱是二十天,但一年免费徭役期是一个半月,折价九百钱,超期服役才给工钱或者免别的税。
这些屯民在当地只开垦了不到五万汉亩稻田,勉强种点口粮,而且都是把田烧出来大致翻一下,播种后就不管了,不施肥不灌溉,就靠自然生长。
以至于每人分到五十汉亩稻田,出产的粮食却还不够这些屯民自己吃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跟狸蛮一样,吃本地那些树木果实和树干。
要不是鲁肃坚持要确保粮食安全,逼着屯民们囤积至少够自己吃半年的储备粮,这些前哨移民甚至都懒得种这点田。
毕竟自然资源出产还是很丰富的,只要后方的药材供给跟得上,被被热带雨林传染病干掉,吃喝还是不愁的。
不过,前哨站的移民才不到千人,要接待数万大军落脚,显然是不够的。
好在步骘早就在鲁肃的吩咐下,在当地建立了贸易点,拿汉人的高科技物资,跟当地的狸蛮贸易,所以储备了大批的当地土特产。
这些土特产,此刻正好拿来供养赵云的大军,在大军驻扎适应气候期间,作为部队的饮食。同时船队的运力腾出来,可以回后方珠江口再源源不断运军粮过来。
赵云观察到,这个贸易据点有夯土加尖木桩的围墙保护,还有哨楼上架设着丢葡萄弹的杠杆式投石机,以及弩弦特殊处理过的简易连弩守寨,所以狸蛮也攻不进来。
听步骘说,一年多前,他刚来这儿设据点的时候,狸蛮其实也尝试进攻过好几次,毕竟有可以白抢的好货谁会舍得拿物资来交换。
不过付出了不少人命而毫无所获之后,这些蛮子就认清了自己的攻坚实力有多弱。然后就很没记性地忘记了旧仇,跟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似地重新来和平贸易了——
这也不是狸蛮的个别问题,主要是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土著,在城池攻坚方面都极弱,汉人但凡建设起有体系的防御设施,他们根本攻不下来。
历史上东南亚土著对汉人坚固据点主要靠围困断粮,一围就是半年三个月,指望饿死他们。但如果汉人掌握了航海技术,守的又是港口码头要塞,海路补给不断绝,那土著就彻底没办法了。
听到这些前方第一线的过往细节之后,赵云也是颇为重视,还仔细追问剖析
“这些极南之地的蛮子,攻坚之能如此孱弱,我此前倒是确实不知。主要当年林邑人和士燮勾结时,是我方大军主攻龙编县,林邑人和士燮守城,看不出他们扮演攻坚一方时的实力。
不过既是如此,初夏的时候周瑜给林邑人送信,林邑人后来又是如何攻破龙编县、夺取交趾郡的?龙编县城的城防,应该比这儿强多了。”
这些军情,赵云此次回交州之前,还真没了解过细节,只有前方将领和官员知道。
对此步骘解释道“那是因为林邑人赶了秋收之前围城,所以今年的粮食收成没能运进城,交趾之地粮食也不耐久驻,龙编之前存粮不多。
而当时我们交州的兵力确实薄弱,荆州兵都抽调北返去灭江东了,本地兵战力不济,士气也不高,不愿死战。围了几个月,城内困顿,被找到机会勾结了本地土人守兵,里应外合。”
赵云点点头“我想也是,林邑国正规兵马,全加起来应该也不到三五万人,其余都是战时临时征发募集的蛮民,这点兵力,攻坚手段还差,怎么可能强攻打下龙编。”
步骘补充提醒道“赵将军切勿小视林邑人的战力,之前他们协助士燮,乃至远征龙编时,调动的都是百越之民,看似兵力不多。
但据我近年暗中与南海贸易探明,林邑之所以能向南扩张,还因其羁縻统治了后方诸多蛮夷杂色人等部族。如我前述,其在澜沧水河口的新都,便以肤色如漆的土人聚居为主,各有蛮酋。
只因区氏范氏掌握先进工具贸易,所以羁縻统治了这些漆色土人,这些土人不会为区氏千里远征,但若是将军杀上门去,他们还是会被征发一起反抗的,据说其族也颇为骁勇。”
赵云暗暗点头“还有这种事情?我与林邑人倒也交战过两场,竟然不知。你的打探很重要,继续打探。”
(注历史上林邑国建于桓帝年间,至书中时间大约过去了三十多年。林邑刚建国时,确实如部分质疑的书友所说,主要占据日南郡。但根据后来南北朝时期的记载,林邑也确实有扩张到后世占城的位置,只不过没有详细记载具体哪一年扩张到那么远的。
我书里面就设定因为蝴蝶效应,目前已经扩张到占城地区,即湄公河三角洲。而且按照汉末到晋初的史料,也确实没记载湄公河三角洲有别的文明。
林邑再往东南亚去,就只有“狼牙修”国了,大致相当于马来半岛中北部和泰国暹罗湾沿海地区,建国于汉安帝、顺帝时期(公元~年间),泰国北部和缅甸附近则是外迁的哀牢夷和掸族的部落,没有大型国家。
再往海中的印尼和马来群岛地区,历史上世纪末才有酋邦国家,书中只有更低级的原始部落。
所以后世的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带确实没有别的国家,设定为林邑已经扩张至此,我觉得没有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