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冰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建设五常,浴火重生西路军,祁连冰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收费章节(2点)
第五十六章建设五常
松尾可不敢笑话堂堂最高顾问见识浅薄,连忙解释:“将军误会了,这里只是育苗室,是专门供种子发芽和早期生长的地方,用人工的方法避开恶劣天气,等自然温度增加到摄氏度以上时,他们就要离开这间婴儿室,插种到外面大田里正常生长了。”[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田中玖更加不解了:“温室里的弱苗能经受得住外面的正常低温吗?”。
“起初我也是这样问老丈夫的,老丈夫说他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按老丈夫的方法开了许多可以活动的天窗,使内外环境相连通,幼苗长叶开始,我们就开始通风降低温度,称为炼苗,等到长出三叶以后,我们除了寒流天气外,正常天气里把两侧的门和天窗全部打开,让他完全适应外面的温度、湿度。现在把它插在水田里完全不必担心能否成活。”
田中欣喜地问:“今天天气很好,温度也高,能否插种?”
“完全可以,按老丈夫提供的数据,必须在20日以前插播完毕,否则会影响到后期的生长。我们请将军来就是来为插播活动剪彩启动,大田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
“吆西,那就赶快开始,我已经等不及了。”田中做为实际上的省长,关注民生、关心农业生产是分内之事,何况还是来给老叔捧场,热情很高。
松尾大家也是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向田中一雄,田中冲他点了点头。松尾高兴地对手下的助教、学生说道:“起苗”
只见两个学生手里提着没有翘边的大方锹,从边缘处开始连同5公分厚松软的湿土一并铲起,放在另一个学生推着的平板车上,一连放了六块。
松尾热情地请各位嘉宾到外面的大田里来观摩第一穝秧苗的插种。出了育苗室,路边就是一块准备好的水田。浅浅的一层水露出下面黑的流油的稀泥,偶尔还能见小鱼小虾的影子。
松尾指着水田对众人说:“按老丈夫的经验,我们一边育秧一边熟田,撒了大量农家肥,放水浸泡了半个多月,请。”说着撩起和服下摆掖在腰带下,褪下木屐,赤脚下到水田里,手里提着树棍在稀泥里划出一条沟槽,几秒钟后,沟槽就被稀泥自然填平,他换了个地方又划了一道,结果相同。
“这是最佳的插秧土质,需要指出的是插秧每穝三根,深度入土一公分,太深产量低,太浅扎根不好还容易倒。根据老丈夫的经验不是插得越多产量越高,而是要扩行稀植。也就是秧和秧之间保持20公分的距离,这有助于每一棵秧苗充分发蘖,多结稻穗、平均使用养料和阳光。”
说着走上田埂,请田中一雄和田中玖两位插下垦殖农场今年的第一穝秧苗。田中玖一身军装、脚蹬马靴不便下水。田中一雄则像松尾教授一样提袍脱鞋下到田里,田中玖蹲在田埂上,两人一起手里拿着几株秧苗,弯下腰象征性地栽下农场里的第一穝秧苗,新闻记者们聚在身边,噼噼啪啪记录下皇军亲民、官员务实的、军民融洽的精彩画面。
其实远处大田里朝鲜农夫为了培训中国农民学会插秧三天前就开始大田插播,大多数北方人并不适应水田的低温、泥泞。不过田中给出谁能一天插播一亩地就奖励五斤玉米面,将来打出大米每亩给十斤的悬赏后,情况大为改观。朝鲜人插得得心应手,动作飞快,都以为很简单陆陆续续走下水田,虽然有些腰酸背痛、插得有些歪斜、有的过深或过浅,毕竟是个熟练活,经过几天练习现在大都能合乎要求地独立插秧了。
田中玖站在田边着十几个朝鲜人一字排开,半个小时不到一亩地就插完,翠绿的秧苗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问道:“叔叔,这样种下的水稻,每亩地能产多少大米?”
“田间管理如果能跟上,不遇见病虫害、冰雹、狂风暴雨,稻谷可以达到000斤,大米应该能在七八百斤。”
“那不跟国内的产量差不多了吗?”。
“所以我才一直坚持在这里种水稻,满洲真是块宝地,能成为帝国的土地就好了,能养活全日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