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冰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二章 政委的权威,浴火重生西路军,祁连冰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七十二章政委的权威

细高个子、金黄卷发下白皙的皮肤让刚担任政治委员三天的列昂尼德显得有些文弱,不断在集团军政治部担任上尉的他幸运地避开了残酷的肃反,随着老领导的相继离去,他因为工人家庭的出身得到使用。

随着边境紧张形势的加剧,被斯大林派到远东来掌管工作的专员梅赫利斯上将不得不把注意力从清除内部的敌人转向打退法西斯分子的反攻,紧急恢复了远东红旗集团军所属的功勋部队2师、40师的战备锻炼。这时才发觉干部严峻不足,士兵体能、技能很差、物资储备满足不了战争需要。

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梅赫利斯将军当过斯大林的秘书、《真理报》的总编,狂热的在党内军内宣传斯大林的杰出贡献,在军内推行肃反政策,他文化水平不高指挥能力平平,却忠诚地执行斯大林的一切命令遭到斯大林的重用。远东地区领导层抓的抓、逃的逃,群龙无首、工作瘫痪,他临危受命,带着斯大林肃清敌特、试探日本的密令来到这里。

没想到试探动作刚刚启动,敌人就有了明显的反应,9师团沿着铁路快速增援一副拼命的架势。梅赫利斯不得不请求斯大林通过铁路从西伯利亚军区紧急调运来六万吨物资,其中炮弹、航空炸弹达4万吨。将远东军区、第一集团军、各师幸存的中低级军官突击提拔到两个师师、团政治领导岗位上,从集中营里将虽然出身于白军或资产阶级家庭但在革命建设中立有功勋的中低级军事干部释放出来担任军事主管,要求他们戴罪立功。

2岁的列昂尼德被派到94团担任有最终决定权的政治委员,而比他大岁曾担任过红军师长的别尔夫什卡被押送到这里负责锻炼和作战。

也许是与梅赫利斯将军相处久了,列昂尼德也开始多疑起来,眼里都是“人民的敌人”“日本法西斯的间谍”让他对身边手下多少有些问题的军事干部们缺乏信任,而是按照自己并不丰富的军事常识来进行军事部署。那些刚刚恢复自由的军官们自然不会跟他争辩,可是这个当过师长的列尔夫什卡恰恰倚老卖老,从前线视察回来后就反复要求调整兵力部署。

“列尔夫什卡同志,我再次强调,现在的军事部署是通过军事会议讨论决定的,也是报请师人民委员审批同意的,不能因为你个人的反对而轻易地变化。

你刚才说到的那些问题我们也都掌握,并且在我军占领了沙草峰、将军峰以后逐步减少,现在不是已经不再发生了吗?日本军人战斗力强,可他们只是些被法西斯理论毒害的青年农民,只需在我们强大的军事力量打击后就会幡然悔悟,投身到反法西斯斗争中来。而我们的红军战士都是受党教育、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有坚定的**觉悟和崇高的理想,两者根本就不在同一层次上,岂能混为一团。

你作为军事指挥员应该坚定执行人民委员的命令,按照现在的部署鼓舞前线指战员做好防御的准备工作,而不是要求上级按照你神经质的想法去做无谓的调整。”

还想争辩的列尔夫什卡被参谋长安德烈拉回到弹药箱上坐下,接过一营长瓦吉姆递过来的香烟闷头抽起来。

列昂尼德对自己的权威地位很满意,喝了口茶对正与团长窃窃私语的参谋长说:“安德烈同志,你也认为我军一线阵地兵力太少了吗?”

消瘦有些谢顶的安德烈连忙演讲道:“政委同志,从防御几个高地的要求上来,一线部队并不少,关键是后勤物资的补给要保持畅通,二线部队不能距离太远,火炮阵地要提前设定好射击诸元,与步兵防御分队协调好火力支援的区域和请求炮火支援的多种方法。”

“那么这些工作做好了吗?对一只有光荣保守的功勋部队来说这都是日常锻炼的内容嘛。难道搞了一段时间的政治教育活动,我们把自己的技能都忘光了吗?”

“是的政委同志,还没有准备好。因为下雨,炮兵营为了避开积水的洼地,部署比较分散,标注工作量增加很多,而炮兵营里许多是临时从步兵部队调过来的,技能很生疏,还需要时间来进修、练习。通讯联络也因为阴雨大雾遭到影响,除了电话联系外其他如旗语等方式难以实现,战场上一旦电话线被炸断或被破坏,步炮之间将无法沟通。

后勤通道和增援通道也由于地形的影响很难保证战时需要。请,扎奥泽尔纳亚地区地形非常不利于防守一方,几座高地南北方向依次陈列,西边是宽阔的图门江,东边就是长长的哈桑胡,把作战区域限制在狭长的天然屏障里,既限制二线部队的增援又影响炮兵、装甲兵的机动,我们的补给、增援只能通过这两个狭窄的出口进行。

而敌人能够在对岸建立炮兵阵地对这两个出口进行拦截,更蹩脚的是如果敌人渡过图门江,派兵扼守这两个出口,我们的防御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难以脱身,而我们的坦克装甲车将不得不冒着对岸的火炮和地面的步兵阻击发起冲击,丧失将是巨大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不灭圣影

浮城久事

帝国武宗

落花生流水

丹师剑宗

古栋

网游之超级复制术

毛绒公仔

全球降临之灾变求生

吃了话梅

全球饥荒:从继承万亩农场开始

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