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四章 想上天的朱慈燃,家兄朱由校,北城二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第四版蒸汽机出来后,能让吾卯时出发,午时抵达天津吗?”
“这……恐怕达不到……”王徵不愿意骗人,只能作揖告罪道:
“蒸汽机车的重要是连贯性,短距离实际上是不如马匹的。”
“臣预计的第四版蒸汽机装车成功后,蒸汽机车的速度应该在每个时辰六十里到八十里左右的速度。”
“至于蒸汽机船的速度,无风帆情况下应该在每个时辰十五里左右,深海有风帆情况下应该可以达到二十里。”
“一个时辰六十里……”朱由校听着这速度,似乎觉得还不错。
“这么说,三天三夜,三十六个时辰的时间,这蒸汽机车能跑两千多里?”
“也就是吾即便想去琼州看看大海,顶多也就七天时间?”
朱由校的想法倒是想得很远,居然都想到琼州去了。
对于他的想法,朱由检暂时没有出言打击,而王徵则是作揖道:
“理论上可以达到,但是实际上需要铁轨的铺设才行。”
“那眼下天下的铁轨铺设如何了?”朱由校眼前一亮,而王徵被他问住了。
王徵就是一个搞研究的,外面的事情怎么样,他怎么可能知道。
“咳咳……府道都开始动工了,不过铁路的事情还没开始走上正轨。”朱由检见状不得不站出来为王徵解围。
“为什么不先修铁路?”朱由校眼中流露着遗憾,过了片刻望向自家弟弟时,却又满脸的埋怨。
“……”朱由检倍觉无语,只能解释道:
“铁轨的产量不足,自然无法铺设,建设。”
“况且眼下大旱还在持续,以工代赈的事情有的是。”
“那好吧……”朱由校沮丧的叹了一口气,转身却发现朱慈燃消失不见了。
“太子呢?”
“嗯?”听到朱由校的话,朱由检看了看四周,而毕懋康则是作揖道:
“太子殿下刚才在殿下您和万岁听王侍郎汇报的时候跑出去了。”
“跑出去?去了哪?”朱由检只觉得自己像个奶妈子,谁都得操心。
“去蒸汽机船那边了……”毕懋康说着说着低下了头。
“叫李定国……”
“啊!”
朱由检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听到门口传来了某人的“惨叫”,等众人回头看去时,只看到了李定国“押着”朱慈燃走了过来。
毕竟是成年后单挑大象的男人,李定国一只手就拷住了朱慈燃双手,把他押到了朱由校和朱由检的面前。
“呵呵……”朱由校看着朱慈燃被揍,还乐呵的笑了出来。
“殿下,草民冒犯了……”
李定国松开了手,对着朱慈燃作揖,朱慈燃被揍了一顿立马躲到了朱由校背后。
“万岁,蒸汽机船确实很有趣。”
道歉完,李定国又对朱由校作揖,显然是在回应朱由校让他去看蒸汽机船的事情。
“很有意思吗?”朱由校眼睛转了转。
“送陛下回宫!”朱由检哪能不知道朱由校在想什么,当即转头对门口的锦衣卫招呼。
门口的锦衣卫见状,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朱由校立马服软的抓住朱由检的手:
“诶,弟弟一人观看,着实有些不安全,须我在弟弟身旁左右护法,保护弟弟。”
“嗯?”朱由检闻言眉头紧锁,转头上下打量了一眼朱由校那有些虚胖的身体,眉眼间不免露出一丝嫌弃。
“咳咳!”朱由校也反应了过来,想到自家弟弟上马挽弓的武力,连忙松开了手,一阵咳嗽。
不过他既然服软了,朱由检也懒得再欺负他,因此走到了毕懋康等人的前面说到:
“与蒸汽机相关的各种民生研究,还是早早弄出来比较好。”
“是……”毕懋康等人老老实实应下,而朱由检也带着他们,陪朱由校逛了逛军备院。
总的来说,军备院里的许多研究,已经达到了十九世纪初的成就,只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还没有研究出来。
一旦这些问题解决,那么大明就可以一点点的释放科技,提高生产力了。
眼下大明的疆域,大概是在一千五六百万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地方的开发价值极高。
别的不说,便是那只有二十几万人的南州之地,一旦大明能释放出十九世纪初的科技,那南州就是新的江南。
这个时代的南州没有遭遇那么多破坏,因此天然草原面积是国土面积的六成,同时也是是全球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地方。
几十亿亩天然草原,十几亿亩农业可开发用地,不管怎么看都将是一个新江南。
随便迁移上千万人过去,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耕地和牧场过得十分滋润。
这还只是南州,要知道大明还有号称能养活最多人的爪哇岛。
眼下爪哇岛是大明的南海府,而此地的人口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已经开发的耕地只有不到五百万亩。
真的仔细开发,这里能轻松的养活上千万人,而且是很滋润的那种。
或许会有人质疑,大明的大部分百姓都去种地,放牧,那这么多粮食卖给谁。
但问题存在于,大明的人口只有世界的四分之一,而此刻的欧洲连小麦都吃不起。
养活欧洲人所需要的小麦,就能养活几千万大明农民。
更何况,还有南亚这个天然工厂。
另外还得要承认,大明要走的依旧是全民教育路线,这个是不会动摇的。
但受教育和教育出的精英是两个概念,精英永远只是少部分的。
少部分的精英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甚至社会,而大部分平庸的人怎么活下去?这是朱由检要为其考虑的。
在他看来、分地,并且土地不可买卖,这就是他给未来百姓留下的一笔遗产。
将大明转变进入资本社会的同时,保留自耕农的土地,只需要十几亩,就能让这个人最基本的活下去,偶尔还能卖卖农产品来赚钱花花。
大明得成为主导未来全球粮食、贸易、军事的超一等强国,尤其是宗藩体系下。
想要解放农民生产力,那就得制造出足够多的农业生产工具,因此朱由检带着朱由校他们走到了农业研究院后停了下来。
这里有着一个个农业工具的模型,还有图纸,以及在院子里研究的许许多多博士。
大明从天启五年开始,四年的时间里,已经走出了七百多位能参加研究的科学博士,他们的质量或许连后世一个普通的高中理科生都不如,但他们是朱由检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一批“天才”。
在各种研究模型中,实际上都需要用到的一个模型便是蒸汽机牵引车辆即蒸汽拖拉机的前身。
这玩意犹如一个小火车头,它的标准体型是高六尺,宽四尺,长七尺,但以大明眼下的技术,只能做到高一丈四,宽八尺,长两丈的体型。
它的重量重达两千四百斤,不用多说,这样的重量,加上那每个时辰不足十里的速度,它即使不陷在田里,也会把土压得很实,根本无法耕种。
负责农学院研究的孙元化很惋惜的说道:
“这个拖拉机车若是能制造出来,一个百姓能很轻松的在一天世界里耕种一亩地,农忙时分一个人能忙十五亩地。”
“只是可惜,国朝的技术不够,暂时无法将它弄出来。”
“也就是说,这东西弄出来后,人人都能吃饱饭了?”躲在朱由校屁股背后的朱慈燃伸出头,看了一眼眼前的这个庞然巨物。
“差不多吧……”孙元化和善的笑了笑,而朱由检也一副忧心忡忡的表情。
疆域扩充的太大并不是好事,因为很多疆域的扩充是无效扩充。
比如唐代的西域,中亚,汉代的朝鲜,西南,明代的三宣六慰等。
说白了、就是生产力达不到,释放不了那么多百姓移民实边。
朱由检注意到了这个规律,因此他之前打下的疆域实际上仔细来看,除了安南以外,其他地方都是大明可以吞下的地方。
大明能吞下的地方,往往都是沿海的,因为船运便宜,迁移也容易。
只是大明不可能天天去打沿海国家,因为这么一来,大明在陆地上的纵深就会出现问题。
哪怕是现在,大明的陆地纵深也极其堪忧。
没有乌斯藏,没有西域,缺少了漠北,东北,西南的三宣六慰。
打这些地方,迁移的难度是往海上迁移难度的好几倍。
怎么降低难度?这自然就需要火车、农业机械的帮忙了。
火车把人运过去,农业机械实现头年翻地,第二年耕种投产。
辽东的百姓已经研究出了一套流程,第一年翻地,第二年种蜀黍,第三年种小麦或者水稻。
总之问题在翻地上,而大明不可能有那么多牛去提供给迁移的百姓,所以可生产的机械才是最主要的生产力。
历史上欧洲人在瓦特蒸汽机出现后的三十年把拖拉机研究出来,大明要做的是缩短它出现的时间。
朱由检要让大明领先欧洲两百年,提前抢占市场,所以火车和蒸汽机船,拖拉机是大明未来的三驾马车。
只是打很容易,大明的武备,那八十几万军队一旦发动西征,不考虑后勤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把欧洲都打下大半。
在考虑后勤的情况下,他必须要承认,大明向西的路上开拓,最远也不可能超过伏尔加河和里海这个分界线。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了一眼那个拖拉机模型,随后转身前往了下一个研究院。
朱由校见状也跟了上去,而李定国、毕懋康等人一样如此。
只有朱慈燃,他站在那个高大的蒸汽拖拉机面前仰视对方,似乎在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
“这玩意出现,所有人就都能吃饱饭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