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八十六章 西京繁华,家兄朱由校,北城二千,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彭彭彭——”
五月末的尾巴,随着一艘艘船只驶入京门港,港口的礼炮也开始鸣炮表示欢迎。
这是下西洋舰队环球之行的第十九个月,在历经十九个月的航行,他们总算抵达了他们需要访问的最后一个国家。
这个国家也就是目前引起大明朝野议论的齐国。
当舰队驶入京门港,入眼可见的便是一艘艘停泊在京门港的货船。
船只数量庞大,而原因是今天齐国迎来了第三支移民船队。
从三月开始,大明向齐国迁移的移民陆续抵达。
移民不是一起出发的,而是以二十艘船一万人为规模进行迁移。
如今已经是齐国接受的第三批移民,而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则是西京城所在的京兆府盆地。
从天启十二年算起,齐国已经被开发了七年的时间。
七年时间里,齐国的发展虽然比起大明不算快,但如果要论人均,那可以说远远强于大明。
三万移民,按照移民前的规矩,应该是每户百亩,每人二十亩熟地。
不过,当他们来到这里后,金铉并没有那么安排,而是在上疏的同时,给予了他们每人二十亩的国民熟地和八十亩生地。
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朱由检让金铉开发成山府,因此除去必要的拖拉机外,其它拖拉机都在四月的时候被调往了成山府的边缘平原地带。
齐国眼下有拖拉机四万五千余台,除去必要的五千台,其余拖拉机都被送往了成山府,不仅如此,原本负责开垦京兆府盆地的劳改工也被派往当地。
因此,眼下京兆府盆地的二百余万亩耕地在入春播种之后,便只有当地的八万土人国民负责照顾。
齐国对土人国民的待遇是每人五亩熟地,九十五亩生地,而他们大多已经接受了七年的语言普及教育。
目前来说,他们虽然不能流利的说官话,但最少能说出来,并且能听懂,也会书写汉字。
京兆府的土民如此,北边安陵府和平陵府的也是如此。
齐国的熟地仅有二百六十余万亩,生地却数之不尽,用之不竭。
给国民和土民发生地,可以积极的刺激他们开垦生地,对齐国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噔……”
当船只靠岸,大明海军的士卒们也纷纷下船,不过在这里,他们差点觉得自己已经回到大明。
熟悉的混凝土港口,熟悉的大片明制建筑,还有熟悉的汉人面孔,熟悉的官话……
那热闹的场景,差点让众人以为自己来到了大明江南之地一个小海港。
之所以要冠以‘小’字,是因为这里的汉人相比大明太少了。
可即便如此,齐国也是他们这一路所经过诸多藩国、外国以来,汉人最多的一个国家。
不过稍稍发力,齐国眼下的汉人人口算上驻军,便已经达到了四万余人。
单西京城便有三万六千多汉人在此生活,金铉为他们准备好了江北家乡一带风格的房屋,所有移民都没有水土不服和远走海外的感觉。
大片森林被砍伐,让齐国西京城得到的是大片的建筑材料。
对于山脉的树木他禁止砍伐,对于盆地里的树木他适当保留。
十几万瀛洲劳改工,实际上已经把西京城南北几十里的树木清空,仅仅留下几处沿河树林。
这些地方,仅有不到三分之一被开垦为耕地,至于其它三分之一的地方已经被清理了树桩和树根。
齐国百姓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焚毁的同时,将地里的石头清理出来,然后用今年及以后运抵齐国的拖拉机开垦它们为田地。
把被砍伐了木头的地方开垦为耕地后,齐国的耕地面积能达到六百多万亩。
不过这点耕地面积,相比于京兆府盆地那可开发的七千万亩盆地平原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的齐国,需要的只有时间和人口。
“下官齐国长史金铉,参见二位上官……”
当黄蜚与徐霞客感叹齐国发展之余,金铉也带人前来迎接起了他们。
“这里便是齐国的王都西京城吗?”黄蜚忍不住询问,毕竟这里也发展的太好了。
只不过金铉却笑道:“并不是,这里只是京门县,一个港口县城,西京城还在河道里面,请二位大人与从官们随我登上轮船。”
金铉手一抬,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去,这才发现,不远处停靠着一艘艘蒸汽轮船。
蒸汽轮船自批量下水开始已经过去了快四年的时间,众人自然是都见过,并且乘坐过的。
他们跟随金铉一起乘坐蒸汽轮船,不久后便听到了轮船的汽笛声,随后轮船驶向了西京水,一路逆流而上,向东部进发。
没有太多的停留,船只一路逆流而上,看样子得走很久。
“金长史,眼下齐国的情况如何?”
“对啊,这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移民?殿下开放齐国移民了吗?”
黄蜚和徐霞客询问着金铉,命人端来椅子,与众人坐在甲板上的金铉也笑着解释道:
“年初殿下开始命人招募移民,眼下已经抵达三万移民,后续恐怕还会有十几万移民陆续抵达。”
“如二人大人看到的一样,南边的临淄县和淄博县便没有太多汉人,只有驻军和土民,劳改工。”
金铉的解释让众人豁然开朗,不过当他们听到大明向齐国的移民居然还有十几万后,他们便有些咋舌了。
要知道,眼下拥有移民最多的藩国便是周国,而周国的移民也不过十二万人罢了。
瞧齐国这架势,或许周国七八年的努力,还不如齐国一年。
这还只是人口,要单单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分析,齐国可以说是一个小大明,而周国却有些胡化的迹象。
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周国,也存在于小西洋诸藩的各个藩国。
毕竟印度厮当的土人女子和大明百姓的审美虽然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
为此,诸藩都一直在迁移人口前往自己的藩国。
相比较小西洋诸藩,齐国这边可以说得天独厚。
不仅当地土人和东亚人种没有太大差别,就连人口数量也没有直追大明的态势。
以当地的情况,齐国只要坚持移民,不到一百年或许就能同化土民。
这么想着,徐霞客也看到了西京水两岸的堤坝和水渠,已经在田地里熟练使用拖拉机的百姓。
那混凝土的水渠足以说明齐国的发展到了何种地步,最少除了大明以外,没有哪个国家能这么大规模的用混凝土来建筑水渠,各藩国都是直接挖一条水渠,堵上再挖通便是。
徐霞客和大明诸多官员还没从震撼中走出,过了一刻钟的时间,他们渐渐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出现建筑。
最先冒头的是金铉主持建设的一些高塔,他们远远高出四周的建筑物,这让徐霞客不免询问道:“这三座高塔有多高?”
“约二十六丈。”金铉笑着解释,显然他也很满意自己的作品。
“二十六丈……”听到这高塔的高度,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而与此同时船只也驶入了西京城的港口。
齐国没有修建跨河大桥的能力,尤其是这个时代的西京水宽度接近三百步。
因此,船只很快在西京城港口停泊。
当他们下船后,一辆辆露天的马车带领他们在水泥道路上奔驰,向着远方的西京城进发。
沿途大片的农田里,充满了使用拖拉机的百姓。
他们三人为一组,一个人蹲在田埂上的机器旁,操控机器收缩绳子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两个人扶着犁进行开垦。
当他们扶着犁抵达田埂边的时候,就得拖着犁走到对面,然后打手势让蹲在机器旁边的人再度打开机器。
他们继续从远方犁地破土而来,虽然繁琐,并且不如后世的拖拉机灵巧,力度大、速度快,但这比用耕牛省力,并且便宜。
“齐国施行公有制,土地、机器都属于国家,而不是属于齐王或平民。”
“平民有开垦权和耕种权,机器使用权,也可以享受机器免费维修权。”
金铉说着,也对众人说道:“这样就不会再短时间内发生土地兼并的事情,因为农民随时可以在齐国各地开垦土地,只需要在开垦后报备便是。”
“他们的粮食由齐国农社负责收购,使用的货币是大明的天启通宝。”
“大明有皇店,齐国也有国店,其作用都是一样的,主要就是国家负责商品流通和贩卖。”
“国民如果不愿意做农民,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生地权,然后去从事国有工作和个体工作。”
说着,金铉给他们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个体工作。
齐国有两种工作,一种就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家工厂,这被称为国有工作。
至于个体工作就是自己经营一些小生意,这是个人行为的工作,被称为个体工作。
说白了齐国是一个公有制极强的国家,不管是种地还是参加工作,土地和岗位都是国家提供的,只有个人开店、创业或去个体店打工,这才属于个体岗位。
听上去齐国的各行各业几乎都被国家垄断,然而并不是这样。
除了原材料、资源和作为百货超市的国店以外,其它成衣店和花卉店、蔬菜等等服务和生活方面的行业都是没有齐国插手的行业。
这种情况或许会等到朱由检就藩后继续改变,放宽,不过以眼下齐国的人口数量来说,单纯的国营,高效的执行力才能让国家发展的更好。
七年时间,齐国从一穷二白变成了一个拥有二百多个工厂,八千多个工作岗位,一万八千军队,二百六十几万亩耕地的国家。
这样的实力,放到欧洲都能做一个地区强国了。
毕竟齐国仅靠十几万人口就能养活一万八千军队,并且百姓和军队还根本没有负担,即便没有击发枪,仅靠燧发枪也能征服不少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