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7章 大清特色的海外拓殖套餐(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施特劳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在此之前清朝的官员们曾经不止一次的传播过针对桂家人的言论,但是自始至终乾隆皇帝和朝廷核心的那些人都没有提出任何针对他们的条款,更没有以此要挟海宁的环球集团。

宫里雁等人并不确定是不是海宁在这其中起到了什么关键的作用?但如果他能够让大清朝廷赦免他们的话,应该会主动找到他们,并告知这一惊喜。可是海宁竟然没有,那证明这样的猜测是不成立的。

这么说来,难道是双方默契的主动忽略掉了一些不想看到的因素吗?可这样的猜测和判断也是不能轻易做出来的,要不然的话,以后他们的人来到自己身边,如果不加以防范而怀揣着这种态度的话,岂不是很容易被对方暗算。毕竟想不想看到能看到的东西,那就纯粹是别人的选择了,他们说了可不算——这样的逻辑道理在他们接触海宁之后,早就已经玩的透熟了。

不过撇开这一点不去讨论的话,这次合作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由于他们在环球同盟当中所处的位置十分特殊,几乎所有新来的人在接受培训的时候都要经过他们的手,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是汉人,和那群从大清地皮上过来的人,在语言和风俗上也都没有任何隔阂,所以培训他们的工作也不可能落到别人的身上。因此,他们可以很轻易的找到扩充自己实力的机会。

毕竟只要是师傅带徒弟,徒弟就不好不听师傅的话。

于是他们反而成为了这次结盟事物的支持者。

只不过,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争论和对立,亦如之前所发生的那样继续存在就是了。

这一点,就在海宁那边也很快得知了详细的情况,不过他可顾不上这点小事。

当时已经进入瑞士境内的海宁,正巧无声息的对整个谈判过程进行分析。随后不久他就明确的意识到,紫金在谈判中撬动乾隆心理防线的手法是无比细腻而高明的。

至于借助谈判结果,狠狠地敲打一番既有的合作者,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更何况他们没有把所有的路都给堵死。

而且,与这个谈判的紫金不同的是,海宁要顾虑的事情还有很多。谈判过程当中自然有了许多细节末节的东西需要注意,在这谈判结束之后,这些细枝末节都要进行具体的落实,而在落实过程当中仍然会发生更多的细枝末节,这些才是更要命的玩意儿。

举个例子来讲,东印度公司在设立之后,由于初始资金的相对匮乏,准确的说是双方都不愿意多给钱,一个是穷的拿不出来,另外一个是觉得可能有些冤大头,所以必然要进行大规模的融资。

而这波融资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早先的合作者,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欧洲商人,但更多的恐怕还是清廷的各级官员和财阀、环球集团既有的各个公司,以及那些终于有些闲钱可以挥霍的普通劳动者。

对于最后的那一种韭菜,海宁已经积极的为他们寻找保护措施了,真是现在仍然不好采取果断的措施阻止他们去充当韭菜,所以很多事情还得凭借甚至仰仗他们的自觉自律。

但对于其他的韭菜,尤其是早期那些已经喝饱了血的粗壮韭菜,以及乾隆皇帝的这个特大号韭菜,海宁可没有那个心思提醒他们应该注意金融市场的风险,这种东西应该作为常识,早就已经走入他们的脑海当中了,毕竟他们也是接受过环球体系长期熏陶的人了。

尤其是乾隆皇帝,他这次可是被紫金拿捏的死死的。

双方的条约虽然拟定了许多条,但在特供版本当中的第一条里,他就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用海宁和白山的话讲,虚头巴脑的大义名分,借给东印度的公司是无妨的,毕竟换来的也是虚头巴脑的藩属国。这两种毫无实质内容的交换,真不知道乾隆皇帝究竟得到了什么,但反正环球集团是从中得到了掌控藩属国的机会,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移民权利。

说破大天,海宁只不过是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而已。大清帝国的上上下下那么多大臣,肯定有人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谁都没有站出来戳破,只因为他们的皇帝被如梦似幻的技术所困扰。

这样一群人,这样一种官僚氛围,谁要是真觉得他们能够缔造华夏文明上的盛世,谁的脑子就是有问题。

康乾虽然称之为盛世,但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内部的人地矛盾早已突出,加上统治者对汉民族的担忧,以及北方蒙古各部随时可能带来的危险,所不得不长期奉行减丁政策,都充斥着各种明明白白的谎言,只是有人故意装作看不见罢了。

其实如果简单的统计一下的话,就可以发现所谓的某某盛世、某某之治多发生在王朝建立的中前期,那个时候各种矛盾,因为此前战乱而导致的人口锐减而显得都比较稀少,所以才会出现一系列政通人和的假象。

而在实际上,那只不过是生产力得到恢复的短暂表现罢了,而且这种生产力的恢复,往往也不是有些所谓领导者的能力所为,而只是老百姓为了单纯的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奋斗的结果而已,至于老百姓哪来的这么大的能力,那只能说他们人数占据了帝国的主要比例,因此,所谓的盛世,只不过是他们每个人都在奋斗的结果罢了。

当然有一些统治者或许也的确是卖了些力气的,比如说有些愚蠢的开国之君就会制定一系列这样那样的脑残设定,这种明显会拖慢生产力恢复的方法,自然无法让人们看到明天的希望,所以如果有那个君主可以放弃某些祖宗们的愚蠢想法,那他也可以勉强算是有功劳的。

当然,像桂家人这种明朝遗民,恐怕就没有遇到这样一位有功劳的君主。大明王朝的组织,不但得到了孝子贤孙的延续,而且还让清朝给照抄了一把,也不知道这样孝顺的干儿子究竟是哪个娘胎里钻出来的,他娘又是不是得补上相关流程,以免显得不太合法。

话说,他娘的遗传基因可能不太好使。除了有些明显就摆在外面的套路没有看穿之外,另外一些明明白白告诉他们的东西,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比如说在谈判期间,紫金和他的手下人就一直向清廷官员灌输一些闻所未闻的观点:

比如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不仅仅取决于粮食的亩产,还可以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允许东印度公司在本土从事各项合法经营,反而是有利于增加户口的。

又比如:海外土地人民虽然距离遥远,看似容易离心离德,但只要交通手段得以改良,不但可以改善这一点,还可以通过加强经贸的方式,让海外的藩属和领地对高度发达的本土更具依赖性。

这些道理看上去好像都是些很空泛的历史归纳,没有什么价值和依据。但如果他们能够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的话,或许至少可以模棱两可又似曾相识的在既有的历史资料当中,发现一些能够对此加以印证的细节。

而只要确认了这些细节的存在、理论的真实,他们就洞穿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致命的一条逻辑:中国的问题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土地问题。

只要能够掌握好这一点,延续统治对他们来说就将极有可能不再是幻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晚歌笙笙洛城谣

清辞景兮

史上最强太子爷

点击:3424">点击

史上最强太子爷

点击:3424">点击

史上最强太子爷

点击:3424">点击

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

这鱼不吐泡泡

我成了美少女的专属辅助

帝君所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