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琐事五六件
施特劳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7章 琐事五六件,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施特劳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是时候将集团的关注集中到亚洲的部分问题上了。
自从《门德尔松协定》达成之后,海宁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返回圣彼得堡了。这次法国旅途结束之后,他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一切,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圣彼得堡,即便呆不了多久,他也要走这一趟。因为那里不仅仅有思念他的叶卡捷琳娜,还有他处理亚洲问题的参谋部。
圣彼得堡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伊丽莎白女皇有时候都会回到莫斯科进行躲避,但海宁却不在乎。
所以他正在用自己的忙碌所制造出来的热量驱赶圣彼得堡的寒冷。
他首先处理的是来自杜兰尼的和约请求。
经过半年多的谈判,连续三次败在黑月手中的杜兰尼,不但放弃了曾经属于他的旁遮普、俾路支、木斯坦和信德,甚至还交出了克什米尔地区的控制权,那是他在1752年拿到手的。
同时杜兰尼还需要每年向海宁进贡2000只羊、500匹马,三百名健壮奴隶及其家属,以及远高于乾隆规定的600名少女。
另外,他还需要归还从伊朗侵夺的部分领土,并向遭到侵略的伊朗人民进行赔偿,然后还要在各大报纸上对自己的侵略行为作出深刻的忏悔。
这一系列极尽羞辱智能式的条款,深深的取悦了伊朗民众,也让海宁在当地的声威大涨。
这也带来了海宁需要处理的第二件琐事,那就是重新修订与波斯帝国的盟约。
修订后的盟约依旧被称为贝希斯敦合约,但更多的人喜欢称之为贝希斯顿新约。新约规定:海宁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在波斯境内的其他诸侯那里招募雇佣兵,也可以参与组织对外移民。但移民所开垦的土地,仍然需要向原来的波斯诸侯缴纳赋税。
同时,海宁与波斯方面达成更加广泛的军事合作,其中不但包括武器销售,甚至还包括新武器的研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司的主要势力永久性的放弃支持那些与俾路支、锡斯坦、呼罗珊等海宁控制区域附近的小诸侯,以此换取海宁创办与俄国境内数量相当的学校,这一点是卡里姆汗·赞德在从报纸上得知海宁与奥地利的合作条款之后,专门进行了改良并主动提出来的。
此举当然引起了一些波斯贵族的不满,但这位波斯帝国的瓦奇尔自有他的说辞。
随着波斯文报刊在其境内的不断传播,外面的世界也为波斯人民所逐渐熟知。大航海时代的光芒以及欧陆列强的武器,都让波斯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与新的危机。
为了抵抗早已到来的西方殖民者,以及以后更大规模的入侵,卡里姆汗·赞德需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来保卫波斯,所以他很需要海宁所创办的那些学校。
至于损失的那些土地和相对应的诸侯,其实原本就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干旱少雨的地方而已,那里的诸侯也无法给他们这群波斯境内的核心人物们提供充分的支持,所以他们遭到舍弃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况,波斯贵族也曾经在桑给巴尔建立过帝国,因此他们并非全无海外拓殖的经验。
如果能够更早一步行动的话,说不定他们还能够参与欧陆争雄。
当然这样的想法海宁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这片地区被卖给他以后,第二与第三基地之间的联络将不会再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
为此他向卡里姆汗·赞德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在报纸上公开承诺会尽快完成学校的修建和招生工作。
由于海宁的不断宣讲,以及其仆人表现出来的学术能力确实值得称道,欧亚许多国家都邀请他前去讲学。
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刚刚在背后捅了黑月一刀的印度西北总督的妻子。
这个老娘们儿并没有很高的军事指挥艺术,所以她那冒冒失失的一刀立刻招致了黑月凶狠的报复。九月中旬的时候,这场报复就以环球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但黑月认为当地人的军事失败,不会让他们的反抗情绪彻底消失,因此主张在当地推行环球集团的标准教育。
但当地人对此也仍然十分抗拒,这导致黑月只能采取强制措施,将所有适龄的孩子全都抓进了学校里。
海宁知道印度是一个盛产奇葩的地方,但他万万也没有想到,连接受教育这种事情都需要用军事手段来执行。
不过,学生们带来的治安问题毕竟只是少数,青壮年才是社会问题的表现基点,所以海宁要处理的第三件琐事就是在当地不断的征兵、移民,这些队也都是强制执行的。
为了完成这一行动,第三基地还和大清东印度公司合作,雇佣了他们借调而来的一些绿营兵,以及一些临时招募而来的武装护从。
当然,华夏故土并不是盛产雇佣兵的传统地带,因此海宁要处理的第四件事情就是让吕特晏斯在德意志地区大量招募雇佣兵,并希望得到腓特烈的支持。
腓特烈很快就回复表示同意,甚至开玩笑说愿意亲自担任指挥官,只要海宁能够帮他保住东普鲁士老家。
海宁还为此特意写了一封信,期间盛赞了腓特烈国王的谦逊态度,同时也为对方积极配合环球集团的军事行动而送上了不菲的酬劳。
对于腓特烈大帝来说,虽然已经深知海宁并不看好自己的战争前景,而且也知道如今的局势变幻对普鲁士非常不利,但是他心中仍然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顾虑,觉得自己之前与环球集团的合作是不是太过冒失。
但他当时并没有预料到的是,这次远赴亚洲的合作,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海宁并不知道这位国王的不情不愿,因为德意志人迅猛的工作效率,让他在不久之后就募集到了一支2000人的雇佣兵。这群人在不久之后就乘船前往印度,并将会负责那里的移民和教育事务——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让任何合作者都挑不出毛病来,所以也就没人在意国王的态度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和这些德意志雇佣兵同时前往那里的,还有俄国的一些灰色牲口。
在俄国,贵族是看不起农奴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未来即将成立的莫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原则上都是不允许农奴资历去研读的,那群人在俄国贵族眼里就是灰色牲口,是完全可以不当人看待的。
因此当海宁决定向印度移民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不过有人却提出应该修订之前的合约条款,让这些灰色牲口所创造的价值继续向女皇陛下缴税。
但这个请求遭到了女皇本人的否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