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春寒乍暖
塘边浮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春寒乍暖,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塘边浮叶,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承彦意犹未尽地说道:“天雷,这个威力肯定是不小的,没有城池能挡得住。现在,就看长江天险了,能不能为袁绍挡住刘辩的兵锋。”
司马水镜笑道:“别那么忧伤,在皇上眼里,你们两人可比刘表、蔡瑁值钱,要是蒯良兄弟一直回不来,你们两家兴许能取代蔡家和蒯家的地位。”
黄承彦苦笑道:“司马水镜,你就取笑我们吧。”
“不是取笑。”司马水镜收敛笑容,正色说道:“我和徐庶一直保持着联系,按照我这个小老弟的说法,皇上要是真想平定袁绍等人,压根没有悬念;只是皇上另有目的,还有,就是六国盟。”
庞德公是庞家的主心骨,黄承彦是黄家的分支家主,都是睿智之才,要说他们对六国盟一无所知,那纯粹就是一个笑话;庞德公颔首说:“你的意思,就是我们必须在皇上与六国盟之间做一个选择了?那要看,我们能得到什么。”
黄承彦和司马水镜会意地笑笑,庞德公隐居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看似无牵无挂、自得安闲,其实一直关注着大局;刘表曾经请过庞德公,只不过庞德公认为刘表多半昙花一现而拒绝了,现在又一次机会摆在面前,就看庞德公与刘辩有没有缘。
刘辩还没有进城,听说庞德公等人到了,刘辩亲自带着文武官员到营寨门口迎接;让人诧异的是,庞德公和司马水镜都是一个人来的,黄承彦却带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眼神闪亮,完全没这个时代女人的那种沉静,反而更像刘辩穿越前看到的那些女孩,精灵古怪。
可惜女孩的头发有些枯,在阳光下明显有些发黄;刘辩愣了愣,黄承彦笑着介绍:“这是小女黄月英,对皇上崇拜无比,这次跟来,就是想看看皇上的那些稀罕物。”
“连弩。”刘辩的话脱口而出,黄承彦顿时变色,黄月英雀跃不已:“爹,我说的吧,皇上一定晓得我的想法。”
司马水镜等人都是一惊,黄月英一个女孩子,就算刘辩预先晓得这个小丫头喜好机械这些玩意,但一口猜到连弩上面,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连弩在三国最先也是出自黄月英的手,只不过刘辩仗着自己的见识和刘子敬的手艺,提前做出来罢了。
刘辩微微一笑,让郗虑带着黄月英去看连弩,然后把众人请入中军帐,清了一下场子,除了司马水镜三人,刘辩只留下鲁肃和赵云,还有刚刚找来的华佗、王越、孔融。庞德公顿时明白了:“皇上,这是打算模仿稷下宫,把诸子百家的人物都招揽来,那可是和武帝独尊儒术的想法背道而驰啊。”
刘辩笑笑说:“孔融将是那个学院的山长,还望大家多多帮助。”
刘辩直接说出山长人选没有解释,孔融也没有解释,不是对庞德公无礼,而是在告诉庞德公等人,这件事不可能更改;黄承彦故意岔开话题问道:“书院的名字起了没有?”
孔融笑着说:“起好了,江右书院,地点就在南郡。”
司马水镜微微一笑,就不再做声,他是一个真正的闲人,但庞德公不是,鹿门山上可是有一座废弃的书院,原本是庞家子弟和一些庞德公看得上眼的人物学习的地方,现在孔融等于是来打擂台的。
在这个时代,名士,尤其是知名的名士,是没有天敌的;但没有天敌,不代表没有竞争的对手,孔融这样的身份,让最想挑刺的人都挑不出毛病;黄承彦看得出庞德公的难受,可没办法,刘辩很清楚,该对付庞德公这种拥有地位没有当官需求的人。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辩突然问道:“庞老在鹿门山上好像也有一座书院?”
“怎么可能?我一直是一个农夫,这一点司马水镜可以作证。”随后,庞德公尴尬的笑了笑:“那是庞家的书院,很多年没学生了。”
“是啊,大汉的教育很成问题,认识几个字的都想着做官,其实民间更需要读书识字的人;我也一直想推广识字,可是收效甚微,庞老有什么好办法?”刘辩抛出了问题,庞德公笑了起来,他当然听说过,刘辩在自己的嫡系和黄巾军为主的屯田营里推广识字班,在邺城被无数人指责,但终究还是推广下去了。
庞德公与庞统、黄承彦等人讨论过这件事,庞统认为是刘辩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但是司马水镜和黄承彦都认为,这件事的意义深远;庞德公猜测,刘辩这样的人,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绝不会无缘无故说这件事。
这几年,在读书人眼里可以说是最为灰暗的时期,由于战争,各大军事集团较量,专心经学的人越来越少,刘表、孔融在荆州、北海做的那些,已经算是尽了全力;邺城是个另类,刘辩财大气粗不缺钱,但是刘辩对太学没多大兴趣,反而是杨奇、郑玄、刘辩三人的私家书院,成为北方炙手可热的书院。
庞德公不是喜欢东拉西扯的人,也不在乎刘辩下不下得了台,颔首说:“皇上用心良苦,只是这方面,臣也说不上有什么看法,听说并州书院教的不是经学,能不能介绍一二?”
没想到庞德公直奔主题,刘辩要是没有一点感触,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有感触又如何?刘辩必须说服眼前的这些人:“并州书院是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一开始是为了生意和作坊培养人才,后来增加了华老的医学部分,又增加了盐铁司培训的部分,才有现在的规模。这么说吧,这座书院出来的人是为了解决问题,并不是为了做官。”
黄承彦笑道:“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放心,所以皇上的生意才越做越大,只是这样的书院,假如没有需求的话,发展到一定时期,恐怕也会停滞不前。”
黄承彦本人对做官没兴趣,也是擅长格物和做生意,对于并州书院的理解反而是最接近事实的一个人;刘辩眼神一亮说:“黄先生说得没错,马上要成立的江右书院,说白了就是并州书院的另一个翻版,我们会逐渐推广那些实用的学科,让天下人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好处。”
孔融点头说:“现在打算把造船、修建河渠都单独编为一个学科,和采矿、医学一样。盐铁司下面的铁矿、炭矿、盐田,都已经是朝廷税收的支柱,即便是四方战事,盐铁司去年一年的税收,也超过了一半州的税收;我大汉的脚步不会止于江南、益州,皇上有心开拓海路和西域之路,却也不愿意横征暴敛。”
孔融说的是事实,就算在寿春缺粮,刘辩还是否决了下面将领抢掠的建议,打算打不赢就撤军;黄承彦肃然起敬,难怪孔融愿意出任这个山长,实在是因为,刘辩的雄心不亚于当年的汉武帝。黄承彦忽然明白了,刘辩为什么在平叛上这么磨叽,刘辩的目标太过远大,现在的纠纷,兴许在刘辩眼里,其实只不过是个开胃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