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顶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背炭,回不去的乡村,无顶山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二)
烧炭,就要烧硬炭。
寨上的大人们烧炭,总要跑到离寨子很远的乌斗溪边密林中去,才有上好的青钢木、麻栎木,烧出来的炭才叫硬炭。而炭烧好后运回来,基本上都靠肩挑背驮。一个来回,就要走上二三十里路。
父亲当老师要上课,周末又要打理那几亩薄田,没时间去山上烧炭。我家冬天取暖的木炭,基本上靠买。运到寨上出卖的木炭,一般都很贵,而自己到窑洞去背,则很便宜。为节省一些钱,母亲常常带着我哥姐几个去乌斗溪边背炭。
一个雪天,下的是纷飞的铺雪,路还没结冰,不是很滑,母亲又带哥姐几个去背炭。那次我也跟了去。
到了窑,真是大开眼界。空地上,几万斤漆黑的木炭被码得整整齐齐,一层一层的。一窑炭刚取出来,旁边另一窑却又烧上了。
山路这么远,烧炭的人一个冬天基本上都是在山上过的。为便于看火,两个窑火门之间总要搭一个简易的木棚。母亲在往背篓里装木炭时,我就好奇地钻进木棚中去看里面的一切情形。
木棚是用杂树垒起来的,里面除了煮饭用的铁鼎罐,炒菜用的铁锅,还有一床发黑的棉被,一条还剩下一半的香烟,半袋米,半壶酒,……可以想见,在这大山中的一个个漫长夜晚,烧炭人就是靠这烟和酒度过的。
远房堂兄和哥哥却对窑的构造很感兴趣,一直爬上爬下到处看。大概他俩是想着怎样在屋边也复制一个这样的窑。
母亲和姐姐装好木炭后,我们就借着火门的火,邀请烧炭人来一起吃从家里包来的午饭。母亲煎得焦黄的?鱼,咸咸的、香香的,每个人大抵能分到一小块,再配上一点酸菜,吃起来可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