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传世美名
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一章 传世美名,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臊眉耷目,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琦定定地望着蔡琰,目光深邃。
这眼神让蔡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忐忑。
难道……是自己对他说教的太过了么?
蔡琰的心中有些后悔,既是好不容易盼到他回来了,为何还要跟他说这些事情,空惹他不快?
早知如此,倒不如谈一些他们俩人之间的事好了。
“伯瑜,其实适才琰儿说的,不过都是一家之见,你若是不愿听,其实也并无所谓……”
“为什么不愿意听?”刘琦突然将身子向前靠了靠,认真道“昭姬你适才之言,大有道理,极合朝堂之道,我一时兴起,没有考虑周全,多谢你的提醒……你说的很有道理。”
说到这,却见刘琦隔着茶台握住了蔡琰的软如无骨的左手,认真道“今后,若我再有疏忽或是狂妄自大,你都要像是今天这样,在我身边好好的提醒我才是。”
这一句话极有分量,让蔡琰的心中感到说不出的温暖。
她此刻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信任。
“琰儿才薄,但也一定尽力。”蔡琰红着脸,向刘琦做出了保证。
“你接着适才的话说,献书建兰台的事。”刘琦转移话题道。
蔡琰这一次有自信多了,认真道“董卓迁都前,虽未大肆破坏雒阳,但却拆了太学,兰台,令京中珍藏经学典籍的要所皆毁于一旦,天下士子无不心寒,如今陛下返都雒阳,伯瑜你若是能在这个时候,将《汉书》成稿献于朝廷,并请陛下重建兰台、东观,并将琰儿带到荆楚的典籍抄录副本呈于京师,那……”
刘琦接茬道“那我山阳刘氏便会流芳千古,献汉记、典藏于京,必成为当时佳话,为天下士人津津乐道,天下士子虽不因为《汉记》来我荆楚,但却可因《汉记》而赞誉我父子之盛名,从此之后,我父子之名便可在天下士人中脱颖而出,贤名之盛便无人可以撼动了……昭姬,你是这个意思么?”
蔡琰闻言笑了。
她心中感觉刘琦和她真是合拍,什么事都能想到一块去。
“声名若是够了,伯瑜你便是要当天下士人的领袖,又有谁能驳之呢?”
刘琦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不错!眼下朝廷初立,但无人有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在京中重立兰台和东观等藏书之地,因为那不是简简单单的建房子就可以的,而是需要真材实料的典籍放于其中。
眼下,谁能办成这件事,谁在天下士林之中,便可享有传世的美名了。
前番在关中,其实他的杀伐有些过甚,如今正好借此机会,给自己这正一正名声。
“得贤内助,真吾之幸事也。”
蔡琰听了刘琦的夸赞,亦是满面欢喜。
特别是‘贤内助’这个词,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蔡琰此刻的成就感,竟然比完成了汉记还要浓厚。
刘琦握着蔡琰的手,温柔地看着她……但突然间他似是想起一事。
“昭姬,前番长安大乱,我派人打探蔡中郎的下落,却并无音讯,如今我与你相见,你只字不提蔡中郎,难道你知道他眼下安好?”
蔡琰微笑道“放心吧,严君早在长安之乱前,就被董卓遣返归乡了,自然是一切都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