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二章 如临深渊第一节,大汉帝国风云录,猛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对国政不熟悉,这几年如果不是安置流民在北疆屯田,去年又主掌了北疆军政,我甚至对国政一窍不通,但我这么长时间以来,为什么就无法从中看到欺诈?仔细想想自己近年来的所作所为,的确用了很多欺诈的手段,自己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愿承认罢了。即使自己的目的是正确的,但最终也还是掩盖不了欺诈手段的卑劣。袁术说的一针见血,说得好啊。我和他一样,和董卓一样,说到底,我们其实都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我本是一头血腥的豹子,又何必去冒充一头温文尔雅的绵羊?这实在有点贻笑大方了。

国政的本质如果是欺诈的话,那唯有支撑门面的胜利者才是正确的。这就象打仗一样,胜利了,欺诈也就成了功勋。那欺诈的目的又是什么?应该是得到最大的利益,通过国政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过,从董卓这件事来看,他虽然以相国的身份参隶尚书事,独揽权柄,但他却没有得到最大的利益,那问题又出在什么地方?董卓哪里做错了?

董卓今日的失败,虽然和各方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层出不穷的反间有很大的关系,但应该不是根本原因,武人和士人之间由来已久的隔阂和敌视也应该不是董卓失败的根本原因,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国政的最终目的当然是社稷稳定,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由这个最终目的上溯到大汉的士、农、工、商四个阶层,那么当然是大家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继而再上溯到朝廷,那当然是各方权势都能在天子的主政下保持权力的平衡。董卓的失败。是不是因为他打破了这个权力的平衡?也就是说,他撕下了富丽堂皇的门面,把朝堂上的权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结果激起了众怒?

袁术赞成长公主在晋阳建朝,但他又一再说到国政,欺诈和反间,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努力重建这种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先把华丽的门面撑起来,然后再利用国政、欺诈和反间,尽快强大自己的实力,重建强悍的朝廷,从而达到迅速凝聚各地州郡的力量,振兴社稷?

但重建这种朝堂上的权力平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代价由谁来承担?

我已经做到骠骑大将军了,这个权力平衡的事我很清楚。权力平衡其实不仅仅是指各方权势之间的权力制约,更多的时候是指某项权力的层层分解和互相监督。

就从军事权来说,这个权力全部是天子的。但天子所掌控的这个权力一旦被奸?篡夺,那就是国家的灾难。所以天子也不放心,于是天子把军事权再加分解,让它处在重重监视之下。本朝的军事权分解很复杂,但主要原则就是把军事战略决策权、军事指挥权、军队人事权、军队组织训练权、战时指挥权,还有战区的指挥权和具体军队的指挥权完全分离。这种权力的分解虽然严重降低了各级军事机构的运转效力,但成功保证了天子对大汉军队的最终控制权。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由于天子和朝廷蒙难,大汉的军政权力全部失控,各地州郡纷纷拥兵自重,各自为政。朝廷若再想把这些权力收回去,重建权力平衡,事实上已经不可能了。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华而不实、倾覆在即的门面,为一个前途渺茫毫无希望的门面付出巨大的代价,包括自己在内。

如果晋阳朝廷命令自己交出军队,自己会交吗?不会。同理,晋阳朝廷命令韩馥交出冀州军政,韩馥会交吗?不会。

真如袁术所说,人要现实一点,君子还要顾其本,何况我们这些不是君子的人。自己都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还谈什么拯救社稷?那不是笑话是什么?

组建晋阳朝廷的主张虽然是个振兴社稷的好计策,但它也的确是个不合时宜的无法达到目的的计策。筹谋这个计策的一帮大臣们待在长安,完全不知道关东之外的天地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短短一年时间里,风雨飘摇的大汉被京畿之乱和黄巾之乱彻底打垮了,没有人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更没有人知道将来会何处何从,所以人都在为生存而努力。州郡官吏、门阀富豪、黄巾军、流民们仿佛一夜之间就被滔滔洪水冲走了,大家都在汹涌的波涛里翻滚起落,都在为活着而奋力挣扎,没有人愿意放弃抓在手中的救命稻草,谁都不愿意。

既然晋阳朝廷不过就是一个门面,国政不过就是欺诈,各地州郡和自已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救命稻草,那要想在排山倒海一般的洪水里生存下来,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抢别人手中的救命稻草。

等自己手中的救命稻草变成了一棵大树,自己就能拯救社稷、拯救天下苍生了。

反间?现在反间有什么用?现在要的是杀伐。

袁术想让我打冀州,想让我和韩馥、袁绍打个你死我活,然后他好渔翁得利,哼……这小子,到现在还是这副德性,一点都没改。十年后相聚长安?这小子还真有信心。只怕十年后,你已经尸骨无存了。

李弘大步走到案几前,伏案写下了七行字:晋阳朝廷、冀州、洛阳、黄巾军、刘虞、韩馥、袁绍。

他放下笔,望着这七行字,想了很长很长时间,然后又拿起高览的书信反复看了数遍,最后他拿起笔,在黄巾军三个字上,划了一个很大很粗的圆圈。

****

天蒙蒙亮的时候,杨凤急匆匆赶到了大营。

杨凤极力反对李弘交出北疆军政大权,更反对把朝廷设在晋阳。在这之前,张燕来信,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

漠北都护府的鲜于辅和云中行辕的赵云,屯军壶关的麴义和屯军上谷的阎柔都来信表示支持在晋阳设朝,加上徐荣和玉石,北疆九位将军中有六位表示支持大将军。只有颜良语含不满,张燕和杨凤坚决反对。同时间李弘也去信征询了鲜于银等十一位中郎将和塞外各郡太守的意见(高览率军在徐州平叛,无法联系)。大家基本上也是这三种态度。

张燕和杨凤的言词很尖锐,两人均认为长安朝廷和北疆军政诸吏很多人都迫切希望通过这种办法整合州郡力量,以便迅速拯救社稷,但他们完全忽视了大将军本身的诸多问题和北疆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之绝色妖妃

君子颜

全能武神

天天方便面

大罗金仙异界销魂

二十四桥明月夜

神秘宝箱

长公主

机关沉浮:女教委主任

仙人掌的花

镇国神婿

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