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章 子弹复装,抗战之军工元帅,郊原血,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红英果然照着练了,结果第一天就趴下了,由于身体的底子本就一般,加之家破人亡之后一时间断了经济来源,来到刘家村后连肚子也填不饱(注1),哪儿能承受得了如此大的训练量。李卫华得知后请刘海的老伴教郭红英打草鞋,从此以后郭红英有了一份虽然不多但还算稳定的收入,才终于能够获得足以支撑巨大锻炼消耗的充足营养......
依靠着李卫华和民兵们的共同努力,其后的三天里民兵排又进一步扩大了活动范围,将超过两个乡的区域纳入到联防体系中来,辖下总人口第一次突破了万人大关,其间民兵排共消灭五支反动民团,毙俘266人,迅速发展成为拥有民兵374人(另有56个伤兵和82个还未转化过来的俘虏)、手枪12支、步枪286支、轻机枪4挺的的强大(相对来说)武装力量,并在大家的支持下扩编为民兵连,下辖三个排九个班,实力大大增强。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战斗胜利之后,全军的凝聚力也大为增强了,即使那些由俘虏转化过来的战士也都开始以身为民兵连的一员为荣,而乡亲们也开始真正地将其视为依靠,而非像一开始那样只是纯粹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精神寄托,这一点从大家开始叫李卫华“李连长”而非以前的“特派员同志”就可以看出来了。
民兵排扩编成为民兵连后,刘海之前提过的红军兵工厂所埋的设备与“重炮”顿时变得重要起来,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李卫华看到那堆高级垃圾后,不禁一阵无语。首先,那所谓的重炮其实不过是门老式的75mm野战榴弹炮而已,这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它根本没有炮弹......
据刘海说这门“重炮”是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但主力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实在想不到办法带着这门两千多斤的大家伙跟上队伍,最后只能放弃,若非兵工厂的干部和员工都舍不得毁掉这门红军炮兵部队建立以来威力最大的火炮,它现在已经是一堆废铁了......
“可是没有炮弹的大炮,就算威力再大,也还是废铁!”,李卫华毫不客气地说道。
刘海解释说,红军的兵工厂其实是能够制造炮弹的(尽管生产效率与质量都惨不忍睹),这里没有炮弹是因为这门野炮的炮弹是可以与山炮通用的,所以自然它的炮弹都被带走给那些可以随军行动的山炮使用了。李卫华一听这话,开始的时候还高兴了一下,但刘海马上又说那是以前的兵工厂,但现在大部分的设备都没有了,要么被红军带走,要么被炸毁了,就凭这里保存下来的这么点设备,想要造出75mm的榴弹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照这么说,这还是废铁......”,李卫华不禁一头黑线,果然正如当年的爷爷所说,老一辈干军工的,都是小气鬼,一直以来穷怕了,哪怕是破烂也舍不得扔掉......
但李卫华毕竟是世界级的军工天才,对我军的军工发展史也有所了解,在花了足足半天时间完成了对那些残存军工设备的检修与测试后,李卫华发现它们也不是毫无价值,至少他可以利用这些设备拼凑出一条利用空子弹壳复装子弹的生产线来,生产效率可以达到每个工人每月1000发以上,如果能够再弄到一台功率较大的发动机并获得稳定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将来甚至可以完全自主生产子弹......
“每人每月1000发?还至少?小李你可别信口开河,当年咱们兵工厂有几百号人,两年时间也不过就复装了40多万发子弹......”,刘海不信道。
“我可以立下军令状,只要老刘你能给我弄到需要的材料,另外,这条生产线拆卸、搬运和装配都十分方便,即使敌人来袭,也可以迅速转移,而不会落入敌手。”,李卫华自信地笑道。
其实,李卫华想到的办法是山寨历史上“中国保尔”吴运铎在新四军二师兵工厂搞出来的那种子弹复装生产线,由于家世与职业的便利,吴运铎那套生产线的各种细节李卫华都十分清楚,以现有的设备搞一套完全没有难度。而且刚才为了不吓着刘海,李卫华其实已经将数字说小了,事实上吴运铎当年设计的子弹复装生产线可以让八个工人组成的生产小组每年复装60万发子弹,尽管现实中因为子弹壳与发射药常常不能足额供应,兵工厂又因为敌人的威胁而不得不频繁转移,而且后来又被分配了制造迫击炮弹、平射炮等需要攻关的课题而占用了大量人手,平均下来一年也就能够生产十几万发子弹,但光是大大节省人工、与设备易于拆卸搬运这两点,就可以完暴刘海原来工作过的中央红军官田兵工厂了......
“子弹壳不难搞,发动乡亲们到以前的战场去捡估计都能捡几万个回来,就是火药麻烦一点,除非降低要求,用黑火药......”,刘海犯愁道。
“黑火药不行,对枪管的损害太大,而且射程短、威力小、精度差,最要命的是连射几枪后就打不了了,得清理枪管......”,李卫华不禁摇了摇头,改变了原来的打算,“炸药我想办法去从敌人那里缴获,在此之前咱们先试着把这样东西弄出来......”
“这难道是......刺刀?嗯,不错,样子虽然有些古怪,但确实是杀人的利器......”,刘海看着李卫华所画的草图赞叹道。
注1:由于财力有限,李卫华在民兵排里都一直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对外则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让难民们为民兵排干活换取粮食和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但孩子则可以接受免费的教育与营养餐,所需费用均由民兵排负担,直到后来苏区各县的民主自治政府建立后才逐渐将这个重担接了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