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红十五军,抗战之军工元帅,郊原血,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八十八师崩溃后,李卫华立即命令炮兵集中轰击汤恩伯的八十九师,并在毛泽覃的反复要求下,派其带特务团迂回到八十九师的侧后进行包抄。结果炮兵再次立下奇功,汤恩伯亲赴前线督战,却刚巧遭到了独立师野炮的火力覆盖,顿时灰飞烟灭(河南人民发来贺电)......
八十九师是汤恩伯的起家部队,汤恩伯的死对他们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加之毛泽覃的特务团又突然出现在他们的侧翼发起猛攻,令全师上下顿时失去了斗志,剩余的五千多人全部弃械投降。闻听两师的败讯,此时还未加入战场的国军第四师顿时落荒而逃,武器弹药丢了一路,倒是有效地阻滞了独立师的追击,而“幸运”地逃出生天......
这一战虽然赢了,但独立师的伤亡却创了新高,超过八千人的战斗减员,即使能将战俘全部转化过来也才差不多持平,虽然部队里的伤兵大多能够恢复过来,但那毕竟需要时间。而且,与损失相比,这次战役暴露出来的几个问题更是令李卫华不敢等闲视之......
首先,是李卫华本人的轻敌,只看到敌军将领无能,却低估了基层官兵素质对于军队战斗力的影响,为此他甚至放下师长的脸面,公开向全师进行检讨,谁知却反倒因此在全师上下赢得了更高的威望。
其次,是独立师如今已经过于臃肿,除了战斗部队七八万人,还有两万多技工、专家和三大学校的年轻学员,这些人都不是战斗人员,还得抽出军队保护,加之获得75mm野炮后汽车变得不可或缺,独立师主力因此被限制在交通线上,而失去了当初灵活多变的机动性,先手的优势也因此大为削弱了。这两个问题的暴露,也成为不久之后李卫华放弃野炮和汽车、并大幅度精简战斗部队的重要原因......
另外,在起兵初期屡建奇功的特战队如今实力应该已经脱胎换骨才对,但实战中却越来越派不上用场,李卫华知道这是由于战斗规模迅速增大所致,毕竟端掉一个团一个旅的指挥部还有可能,想派一小队人马就搞掉一个军部,那就得要有逆天的运气才行。而侦查的工作,训练一支专门的侦察兵部队就行了,培养成本比特种部队低得多,至于破袭之类技术含量更低的敌后骚扰工作,让游击队去干效费比更是高出特战队千万倍。但特战队真的在大规模战争中没用吗?或者说是华而不实?李卫华并不这么认为,至少他觉得,即便现在与国军交战的时候意义不大,将来打鬼子也肯定需要一支精通日语(注1)而且战力过人的特战队作为奇兵......
此役炮兵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战后很多步兵都喊出了“炮兵万岁”的口号,使得独立师重视火力的传统变得更加根深蒂固,但其中也暗含隐忧。除了影响全师的机动性之外,由于兵工厂一直在随军行动,又缺乏一些必要的设备,目前还无法生产75mm山野炮所用的合格炮弹,虽然在寻邬县缴获甚多,但却是用一颗少一颗。加之炮火猛烈就意味着缴获减少,若非国军第四师丢弃了不少弹药,独立师这次战役在弹药、尤其是炮弹方面绝对是亏大了,武器被炸坏了兵工厂或许还可以修,但弹药一炸掉就什么都没了。李卫华现在总算是有些体会到红军的痛苦了,歼敌再多,若缴获的武器弹药比消耗的还多,那这一战就和打输了没什么两样。此后独立师在提倡发扬火力的同时,也开始强调起节约弹药的重要性,毕竟即使以后兵工厂什么都能造了,那也都是钱啊,中国还很穷,各方面都需要钱,独立师根本没有奢侈浪费的资本......
独立师再次歼灭和击溃中央军三个师(连打汤恩伯之前的宁化战役在内),对于老蒋是个极大的打击,而顾祝同过于谨慎、迟迟没有南下令他愈发不满,他终于下了决心,让刘峙接替顾祝同的职务,并总揽两省剿匪重任,同时命令陈诚的十八军离开赣西南,也参与围剿独立师,而在福建方面,老蒋在重压之下终于不再任人唯亲,让更具将才的卫立煌取代了蒋鼎文的位置,这样一来他就认为万无一失了,三个方向都有精兵强将,赤匪再厉害也插翅难逃......
老蒋做着白日梦的时候,长征中的党中央也得知了独立师再次大捷的喜讯,加之四渡赤水的胜利令毛主席在红军和党内的威望空前高涨,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对于独立师的功绩给予应得的嘉奖。不过,毛主席想将独立师一举升格为军团的动议还是没能通过,李卫华太年轻是一方面(但因为他多报了十岁,这个问题其实不值一驳,**当军团长的时候比李卫华自述的年龄还小几岁呢。),战绩没有得到完全确认则是另一方面......
毛主席对此也很无奈,只得少数服从多数,暂时只将独立师升格为红十五军,但他的让步也是有条件的,在职务升迁上再次压了李卫华一次后,中革军委终于还是集体通过了毛主席将江西苏区(包括游击区)一分为二的提议,即以赣江为界,原来总管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项英以后则只负责赣江以西的游击区、而李卫华的红十五军及其光复的各个苏区县则直接向中革军委负责,那些并入独立师的红军游击队组织关系以后也跟着红十五军走。毛主席在此事上展现出了他高明的政治手腕,兵不血刃地削去了国际派的项英一半以上的权柄,对此中央大佬们纵然心知肚明也没哪个提出异议,毕竟项英党内地位再高、现在他能够指挥得动的不过就是一支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游击队,甚至他自己是否还活着都无法确知,其价值又怎么能与兵强马壮(由于瑞金的光复,即使是那些国际派也不敢完全否认红十五军的实力,但李卫华的战报太吓人了,就连毛主席也有些将信将疑。)而又能与中央保持联系的红十五军相比呢?
注1:虽然在李卫华的要求下,独立师所有官兵都或多或少地学了点日语,但大部分都只要求会说“举起手来”、“缴枪不杀”等区区十几句话而已,只有侦察兵与特种兵需要精益求精,毕竟学习外语也是很费时间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技工学校的学员们对于外语却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日语、英语和俄语至少要精通一样(如果技艺出色,不会外语也可以,但会影响升职,毕竟这时中国的专业性翻译还很少,技术资料基本都是外文的,看不懂的话很吃亏。),后来又增加了德语课程,当然,如果能够同时精通几门外语,那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