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关于卷 二后数章 构思的解释,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水叶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上传崔破高中状元,后屈服于公主、郭府压力,娶菁若为妻的数章后,引得191919等颇多书友诟病,言“崔破虚伪”者有之;言其“即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者有之;言其“毫无骨气”者亦有之。叶子在感激大家对本书关注的同时,谨借第二卷结束之机,将构思此数章时的一些想法在此略作分说,以与书友商榷。
〈一〉关于“虚伪”及“婊子与牌坊”问题。
在《论语•;魏灵公篇》中,孔子提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后来这一句话更被引申为更为通俗的语句“达则兼及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自“进”与“退”;“仕”与“隐”这两个相对的人生道路被提出,千载以下,关于二者之间的选择,在文人、士大夫的心中便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生共济,不曾一日停息。
隐居林泉时,他们会热烈的渴望出仕,期望建功立业,不负平生所学。例如,曾以自己的田园诗为千载文人构建了一个精神的“桃花园”,因而倍受推崇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就曾经三次入仕,但这并不妨碍他一力写作散淡自然、毫无烟火气的田园诗;另有盛唐之孟浩然,隐逸襄阳四十年,一边写作清新的山水诗,歌颂隐逸之美;一边赴京赶考,落第后又干谒时任权臣张九龄,热烈的渴望能得到引荐授官。
与这两个落魄文人相对的则是权倾天下的王安石,北宋神宗时,主持变法,当其时也,他可谓是权倾天下,但是在他达到仕宦顶峰,能够尽展平生所学之时,与陶渊明、孟浩然截然相反的是,他曾经不只一次的渴望能够享有“林泉隐逸之乐”。
我们该如何理解以此三人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这种“手写隐逸心慕出仕,仕居显宦渴念林泉”的矛盾行为呢?
无论是古代的文人,还是许多自诩率直的现代人,似乎都有这种思想与行为不一的通病,关于这一点,无须举例,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自己,也便有了答案,当然这并不是错,它只是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手段罢了。
既然陶渊明可以,孟浩然可以,王安石可以,我们也可以,那么为什么崔破就不可以呢?
对这种矛盾的解读,恐怕不是一句简单的“虚伪”、“即当婊子又立牌坊”可以解释的,此为与读者商榷者一。
〈二〉关于“骨气”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