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开疆扩土,三国之凉人崛起,文二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鲜卑侵我边境久矣,略我边民侵我城寨,即日凉王传信,命吕某征募汉家敢战之兵,越过黄河口,直逼鲜卑境内……这一仗将旷日持久,这一仗将是自先汉与匈奴人决战之后的再一次大战,众将士,吕布今日问尔等,可敢一战?”
苍苍莽莽的五原城外,随着遍及全境的北疆募兵榜闻讯而来的各地勇士在这里排列军阵。他们中有带着头冠的汉家士子,有勇武刚毅的边地豪杰,有骑马操弓的南匈奴勇士,也有英才俊貌的书院子弟,甚至还有各地犯法握着兵器的死囚……在这一刻他们都看着帅台上那个雄姿英发的年迈将领,曾被凉王赞誉‘人中之龙’的灭鲜将军吕奉先。
如今吕布年过五旬,高大的体貌蓄着长须,脸颊上的皱纹带着岁月赐予的痕迹,但唯一没变的是他的嗓音仍旧雄浑。
没变的是他掌中的那杆方天戟依然锋利。
农耕文明似乎很少有向北入侵的胆识与魄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汉人并不善于战争。
是谁从中原河洛之间的小部落带着野心与胆魄征讨四方?是谁从黄河下游发展到控制黄河沿线的强大部落联盟向奴隶制过度?是谁起家以诸侯的身份北杏会盟定下首霸中原的伟业?是谁在丛台校兵要舍了那一身衣冠效法胡服演骑射?
又是谁,几代人惨淡经营,奋发图强称霸西戎,一举鲸吞六国立下大一统的王朝?
是谁在问,问这世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谁驱骑远赴大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决心还掷地有声,是什么人领五千步卒的塞外孤军与马背强族匈奴八万大军决一死战?
是我们,是中原大地上的炎黄子孙。
战争的把戏被在我们手里发扬光大,战场被我们统治了两千年!
在这一刻,那些来自各地奔赴前线的男人们面对统帅的质问,齐声吼出:“敢战!”
“敢战!”
“敢战!”
四万男人的吼声直冲云霄,吕布挥手喝道:“立旗!”
黑红相间的旗帜似乎已经成为汉人的传统,满是肃杀气概的大旗在吕布的身后立起,上书着只有两个大字,‘灭鲜’!
对江东之地或是南岭部族而言,鲜卑两个字似乎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即便他们知道凉国募兵北征鲜卑也不会有什么感觉,因为这与他们根本没有半贯钱的关系。
可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凉、并、幽三州的边民而言,这个民族的名字便意味着仇恨,最刻骨铭心的仇恨。
上百年来,城池在秋季在外族的铁蹄下沦陷,宗族惨遭屠戮或是奴役……人常道边民狡黠,凶蛮任性,但他们没想过造成这样结果的是谁?北方土地本就不够优渥,面对干旱且贫瘠的土地终年风吹日晒,一次次地祈求上天降下丰年,可到了秋天邻近收获却被那些来自塞外的强盗无情的掠夺。
粮食没了,孩子就要饿死,老人就要病死……当城池无法保全他们,这些苦命的人只能亲自握起兵器反抗!
尽管如此,却还是收效甚微。
对他们而言,这是天道循环,凉国大举入侵鲜卑就是报应不爽!
有多少人是承着父兄的遗志而提刀走北疆……凉王在陇都琢磨的那些东西关乎战略的东西他们不懂,鲜卑大王蒲头病故、步度根与轲比能展开夺权大战的事情他们即便是知道了也不在乎,反正国家越来越强了,兵马越来越壮了,边疆也安定很久了,他们觉得这就够。北上出兵无论是不是凉王的意思都不重要。
鲜卑人,抢了那么多年我们的粮食,杀了那么多年我们的族人……该还了,就是唯一的意义。
吕布跨上骏马,身旁追随着他的并州健将们,身后是绵延不绝的庞大军阵,一路向北。
跨过黄河口,短暂地与鲜平太守杨奉的兵马汇合,再度走向不同的道路,但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那是鲜卑部落的方向。
在他们的后面,凉国的四万骑夫往返押送军械与粮草周而复始,一道道补给线在边塞铺开,追随着大凉远征军的方向深入大漠。
凉国曾孱弱不堪,也曾经营惨淡,但是现在,它要令四夷降服,要横扫六合,要打下一块纵横九千里的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