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盐大伯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7章王莽“篡汉”,历代王朝更迭,汤加盐大伯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莽在政治界独步天下依靠的是他的权谋。人有所长,必有所短,军事就是王莽的短处。王莽力求得到民心,全因害怕失去民心。在王莽的思想意识里,从未出现过战争的干扰。崇尚周公的治理,又身在和平的年代,王莽根本不知道战争为何物。
义军刚刚造反时,王莽的反应很像秦二世,他认为天下安康,百姓不会造反。直到义军如山崩般震动长安城,朝臣纷纷上书,王莽才觉悟。他从未想过的事情到底发生了。自认为深得民心的他,一夜之间成了众人唾骂诛杀的对象,王莽很迷茫。
静静地等待时间流逝的王政君,期待着历史给出的最后答案。她再也没有力量去干涉整个事件的发展,不过作为同样时代洪流中的一个人,她渴望知道最后的结果。对于已经伤心过度的王政君而言,结果只是一个事件,不掺杂任何人类情感的历史事件。
义军势大,王莽手上没有勇当万夫的将军,因此他连封七个将军。就战争而言,王莽深信人多力量大,他认为七人足以挫败义军。王莽的政治理想是赢得民心,受民景仰。他很爱惜民心,人多力量大的想法来自王莽的民心观念。这次,王莽将政治观念嫁接到军事战略上,却不将政治权谋用到军事上。这点看来,王莽很是失败。作为一个爱惜民心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恰恰是一步步地践踏民心。
因为义军都是关东人,为防止军队倒戈,王莽禁止关东人担任将领。七位将军领军迎击义军后,王莽又任命三位将领,命他们分别驻守函谷关、武关和宛县。这三个关口是保卫长安的三道防线,函谷关离长安最近,宛县距长安最远。刘崇势单力薄,他率领的第一波义军就是败在宛县。
失去民心后的王莽,面对着百姓的内外夹攻。迎战义军的部队刚出发,京畿地区立刻发生内乱。懂得利用时机的人都会想,王莽派遣大军出战在外,长安兵微将寡,如果及时起义,王莽一定守不住皇宫。赵朋和霍鸿正是因为懂得看破这一点,才顺势起义想借机发财的。这倒不能怪他们,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利用天下大乱,顺势起兵。顺势起兵的人越来越多,义军的队伍也逐渐壮大。
朝廷大军作战在外,赵、霍义军遇到的阻力很小。很快他们二人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般,接连攻下二十三个县,翟义所领导的义军势大,但只是手足之患;赵、霍义军势小,却是心腹之患。一旦义军攻入长安城,王莽只能面对失败的惨状。
心腹患大,真是火烧眉毛。急得王莽连忙派卫尉和大鸿胪领兵出城,命他们死力攻击赵朋义军;又命骑都尉和城门校尉严守长安城,不让闲杂人随意进出。王莽视皇宫为老家,派人严密巡逻。
王宇的老师吴章分析有理,王莽还是敬天畏神的。就在义军内外夹攻之时,王莽抱着年仅三岁的皇太子刘婴,气急败坏地前往刘家祖庙。他指天为誓,极力证明自己并不想当皇帝。王莽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刘氏祖业,绝无二心。为了安抚百姓激愤的情绪,王莽传书四方诸侯,告诉他们刘婴很安全,王莽没伤他一根毫发。
上天再次站在了王莽一边。就在王莽即将败亡的关键时刻,王莽军大败翟义军于陈留郡。翟义十万大军,竟然不堪一击,只能说是天意。义军失败,翟义即刻被捕,最后被五马分尸了。想当皇帝的刘信则趁乱逃亡,不知所踪。为了大汉基业满腔赤诚的翟氏父子,先后为国牺牲,实在是可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