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约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八章,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曾经的约定,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徐晃,更是带领自己手下新训练的并州军队开始在河西之地准备抵御羌胡。自从丁原身死、吕布这战神离开并州后,并州便成了一块无主之地,张扬和王匡都是无能之辈,因此,并州周围的草原民族无不蠢蠢欲动,现在青州在幽州和草原民族开战。而太史慈发誓要驱逐草原民族到底的豪言壮语不日就会传遍整个草原,那个草原民族一向看不起汉人的草原民族又岂会善罢甘休?
大战根本不可避免。而徐晃新组建的并州骑兵必将会受到这血与火的考验。不过太史慈却对徐晃充满信心,历史上的?“五子良将”又岂是易与之辈?抛开武功不说,但从行军大战来说,只怕还比刘备的五虎上将高尚一筹呢!经过几天的赶路,太史慈的军队此时便已经接近黄河,渡过黄河再向西便是冯翊,那里已经接近长安,算是王允的地盘了。
太史慈渡河当然不会明目张胆,而是分期分批渡河。
在渡河之前。太史慈已经预先联系了一直在长安附近游荡、此时正在自己的对岸、美其名曰是在寻找失踪的自己和汉献帝的徐盛,要他想办法弄船。徐盛在弄来船之后却一阵的犯愁,到底要怎样掩护太史慈的五千军队悄无声息地渡河。毕竟是五千人的军队,太明显了。
王允那个老狐狸一直没有放弃对徐盛这一千人马的监视,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近,但是总明有斥候在远处张望,要是太史慈五千大军渡河的话,一定瞒不过王允的眼睛。太史慈却命令徐威打着过河寻找汉献帝的旗号大张旗鼓的渡河。在晚上要徐威带领一千青州军全部渡河。暗地里却要这一千大军在大船出行不久后下水,悄悄地潜回河岸,在丛林茂密处登陆,以便掩人耳目;徐威只带一些水手渡河。
因为是晚上,所以王允的斥候也弄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在发现徐威渡河后,便策马汇报,再加上青州军的行动极为隐秘,所以王允完全不知道徐威的大部分军队悄悄上岸。徐盛的军队在回去后便在密林中隐身了,而徐盛在渡到河对岸后,和太史慈相见自然有一番欢喜,但是直到此时不是叙旧的时候。于是便带着太史慈手下的一千人地军队向回返航。
等王允的斥候去而复返继续监视发现后,还以为徐盛那从船上下来的一千人就是徐盛出发前带走的一千人,完全不知道自己中了偷梁换柱之计。如此往返,三天之内便把太史慈的五千大军连同汉献帝都渡过了黄河。
王允虽然对徐盛的行为表示奇怪,但是却完全不明白徐盛的意图,因此也就不了了之了。
随后,太史慈便和徐盛在密林内外立下两座营盘,外表当然是掩人耳目地徐盛大营,而密林中的则是太史慈的大营。这样当然可以瞒过不敢十分向前的王允的斥侯。时间紧迫,在自己立营不久后,太史慈便叫徐盛过来,询问长安的事情,毕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当徐盛到来的时候,太史慈正在看一封书信,那张英俊的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徐盛和太史慈一向随便极了,看到太史慈这般高兴,也不客气地问道:“主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了,一定是臧霸大哥和袁绍干上了,然后臧霸大哥把袁绐杀了个大败而回1太史慈见徐盛进来了,便放下书信,哈哈一笑道:“你倒是机灵,宣高兄的确和袁绍打上了,不过现在双方正在调动兵马,暗中较劲,那个袁建,到现在还没有派上用场呢,到时候,我定要袁绍声名扫地1说到后面,自然有说不出的自信。太史慈脸上再一次浮现出微笑来道:“这场好戏嘛,那就要交给徐庶去做了,郭图虽毒,但和徐庶的举重若轻比起来那就差得太多了,徐庶这个人,用兵虽然没有奉孝那么出神入化,也不像贾诩诡异莫测,更没有鲁肃的无坚不摧,但是此人用兵中规中矩。而且兵法知道渊博,思路严谨。最擅长破解的就是那些阴谋诡计,而且定会趁势反击,置对方于死地,出手毫不留情。哼,袁绍到现在还有意识到,在豫州北面的阳人的雷薄大军早已经是我们的人,一旦战争打起来,袁绍的老家汝南都无人把守,在高顺大哥的铁蹄之下。有多少能逃脱呢?”徐盛对徐庶不大了解,当然没有发言权,但对高顺地悍勇则是百分百信服,青州第一攻击名将的名声可是用无数地血与火堆积起来的。
不过太史慈却在想徐庶破“八门金锁阵”和在赤壁之战识破“连环计”的事情,虽然是小说家的杜撰,但是对徐庶这个人的评价还是十分中肯的。
太史慈看着徐盛,微笑道:“我高兴并非因为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情原本只在意料之中。倒是咱们的小军师诸葛亮让我吃了一惊。”徐盛对诸葛亮印象极为深刻。前两年在征讨冀州的时候这个诸葛亮随军出行,更是针对冀州的形势先一步预料到了郭嘉在冀州很有可能被甄夫人利用地事情,使得太史慈对张夫人提高了警惕,把一场原本就不该有的危机化为无形,作为那时的当事人之一。徐盛更知道诸葛亮当时的这个发现对于整个中原战局的潜移默化地作用。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这个提议,才会让太史慈产生在表面上制造出太史慈和郭嘉不和的假象,设下连环计去对付袁绍。但却没有人会以为这是诸葛亮当时的灵光一现,而应该是对天下局势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诸葛亮只是很懂得韬光养晦之道,没有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完全说出来罢了,只是轻描淡写的给太史慈一个提示,见太史慈完全明白自己的意思。便不再多言去装小孩了。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提议会把整个天下叫得天翻地覆呢?这个诸葛亮出谋划策和其他军师完全不同,诸葛亮指定的对付袁绍的计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把政治和军事紧密的结合起来,当别人还在关心一场战争的胜败的时候,诸葛亮的视野早已经跳出了一州一郡,而是在俯瞰整个天下了。当时袁绍兵败,而青州又已经没有在向袁绍开战,彻底的消灭袁绍。因此袁绍得到了一个恢复的机会。要想灭袁绍,那就一定要给袁绍再一次对抗青州的胆子,否则青州哪有理由去消灭这位四世三公呢?为了给袁绍这个胆子才会有郭嘉“盘踞徐州”、鲁肃“屯兵幽州”、太史慈“失踪”、太史慈的“母亲”被抓、击溃袁术、给袁绍盟主的地位,郭嘉和鲁肃“结党”、“倾向”袁绍这些事情。
说到底,这次对付袁绍的谋略从表面上看是太史慈的谋划,但始作俑者却是这个外界还毫不知晓的诸葛亮,谁能想得到,郭嘉这个青州第一军师在诸葛亮的提议中仅仅是个诱饵呢?到现在,诸葛亮的这个提议已经成为了引起青州整个军事飓风的风眼。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太史慈才会特别器重诸葛亮,在冀州战役结束不久后,便要诸葛亮回到青州继续学习。
所以,太史慈一提到诸葛亮,徐威马上精神一振,不知道这个已经隐然成为青州下一代第一军师的孩子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
太史慈叹息道:“这个诸葛亮,总是出人意料,他先是看了幽州战局的最新发展情况,然后和陆逊,王基等一群青州五德院的小子跑到王豹那里,弄了一份作战计划出来,说是要出兵直击辽东郡。”徐盛也是青州人,对青州的地理环境很了解,闻言也被诸葛亮的计划下了一跳,不过一想,不禁怪自己的思路不够开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