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布衣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六章:压哨命中(求月票),穿成福运小娘子,衣布衣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袁长河的一番话,说的袁冬初心酸不已。原身这父亲做的着实辛苦,自己吃苦受累半辈子,好容易女儿长大了,还得操心给她找个好婆家,一点儿没想过女儿出嫁,他老迈之时又该怎么办。
她劝道:“那些豪富人家的钱财也是从白手起家赚来的,我们一样也是人,怎么就不能想了?”
袁长河却听得叹息:“咱哪有那样的好命?”
袁冬初差点就要拍案击掌,表示她的励志奋起了:原来没有,但现在,您已经有这样的好命了——这不是我来了嘛!
“咱可以试试啊?不试试怎么知道咱家是不是也有那般好命?”袁冬初巧舌如簧,“我琢磨好久了,您在河道上做事近二十年,结识了好多人,不用一下的话着实浪费。要不,您和周伯伯几个朋友筹钱买条船,大家合伙做河运生意怎么样?”
她口中的周伯伯就是和袁长河一起做事,曾摔在跳板上昏厥的那位同伴,名叫周来运。周家不是本地人,是多年前逃难来此,家中两儿一女,长子在码头打零工,媳妇带着女儿做一些绣活儿,家中日子也算过得去。
“啊?买船?”这么巨大的信息量吗?袁长河愣了愣,一时没回过味来。
袁冬初穿来这些日子,绞尽脑汁的想怎样改变现状?怎样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但是,真的很难啊。
通常情况下,从饮食上下手,是最容易的做法。
古代和现代最接近、最便于沟通的,大概就是食物了。
可是古代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就算自古以来的基本食材没什么变化,但架不住耕种效率低,农作物种类的区域性太强,区域和区域之间没有高效的流通手段。
除了主要农作物和家禽家畜,其余蔬菜和调料种类非常单调。
以这里的食材和调味品,袁冬初自认以自己的手艺,做不出太出挑的美味。
至少她经过镇子上唯一一家酒楼时闻到的菜香味,就不是她用当下的调味品和食材能做出来的。
而且,在这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奋斗目标是活下去,吃饱穿暖都是奢求。即使人们口中的小富之家,那也得勒紧腰带,锱铢必较的过着紧巴日子,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
至于什么打牙祭,吃个零嘴儿,点心、下午茶什么的,那都是豪富之家才能过的日子。
而人豪富之家,府里自己就养着厨子和点心师傅,为了一家人的味蕾,自家的厨子就是经过各种手段挖掘到自家的,技术已经很顶尖。
毕竟,豪门之家的主子们、尤其是女眷,可不能指望去外面的小食店或者酒楼一饱口福去。
她倒是想过,油、糖、鸡蛋、甚至牛奶这类东西,古代和现代没什么区别,做个新奇的点心应该有市场。她也许可以试试,把几种糕点做法,卖给酒楼和大户人家。
但是,她这些天拉着小翠和秀春在镇子的主街道上转了几个来回,赫然发现,小镇的两家糕饼店居然都有酥饼和蒸糕出售,结合着当下的食材,糕饼种类还不少,大大超出她自己计划的那几种。
甚至连打发的蛋糕都有,区别只是,蛋糕的模具更适合古代的寓意和审美。
她怕暴露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盲点,拐弯抹角的好一番套话,才打听到,这两家糕饼店,其中一家是几十年的老字号,据说,那些花样糕饼是他们花了银子,从县里的点心铺子学来的。
而另一家则是新开的,干脆就是县里一家商号派人来经营的,开了差不多有一年,主要是做来往船只的补给生意。
袁冬初能想到的致富路这就行不通了,只好从她老爸这里着手。
赚钱嘛,当然要从长远出发,做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才是正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