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第三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10 雪耻,诸天从四合院启航,神经第三刀,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刚和司马光拉着太子赵佾在赵顼灵柩前继位。
说起来,这已经是王刚送走的第三位大宋皇帝,他也是四朝的“老臣”了。
赵佾继位后,封司马光为相,让王刚掌管枢密院兼任兵部尚书。
王刚彻底掌控了全国兵权。
但现在的问题是,十万夏军还盘旋西北,大辽又起全国之兵入侵大宋。
王刚再次面对两线作战的危机。
这一次他没有再去西北,而是将禁军一分为二,一半交给顾廷烨,一半自己带领赶去雁门关。
十几年来,王刚在兵部什么也没做,一心研发火器,终于把燧发枪和火炮研制出来。
他将十八门火炮交给顾廷烨,然后自己带着三十八门火炮,八千杆燧发枪去面对大辽五十万大军。
出征前,王刚带着老婆孩子去盛家吃了最后一顿饭。
盛老太太此时年岁太大,牙齿都快掉光,已经吃不了太多东西,可得知王刚将面对大辽五十万大军时,也是担忧不已。
盛纮和林噙霜年纪也不小,头上已见银霜。
王刚的兄弟姐妹全回了家,依依不舍的向他告别。
盛家人都知道,王刚此时不仅是盛家的参天大树,更是国家的依靠。
饭后,王刚领着三十万禁军前往雁门关。
皇宫中,此时已经是太后盛明兰,站在城楼上远远的看着远去的大军,对身边的皇帝儿子说道:
“皇帝,你一定要记住,你的舅舅是为了你,才会去雁门关拼命的。”
赵佾郑重道:“舅舅付出的一切,儿子永不敢忘。”
盛明兰看着比自己都高的儿子,深深叹口气。
皇权之下哪有亲情父子,更何况是甥舅,盛明兰只希望将来哥哥和儿子不会兵戎相见。
…………
王刚带军赶到雁门关后,立刻见识到大辽骑兵的厉害。
辽国建立比大宋还早的多,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一统中原后,最大的目标就是辽国。
可是辽国骑兵天下无双,加上占据燕云十六州,宋朝失去最好的养马地,两国交战一直就处于下风。
赵匡胤驾崩,宋太宗继位,还曾御驾亲征,两次北伐,结果对上大辽骑兵也是兵败如山倒,自己屁股中箭驾车逃回来的,人送外号高粱河战神。
宋真宗时期,大宋和大辽也打过两场,互有胜负,结果宋真宗惧战,签订澶渊之盟,大宋每年付出岁币求取和平。
宋仁宗时期,西夏崛起,大宋夹在两国之间,军事上更落下风。
后来宋英宗和宋神宗两位皇帝,更多精力放在对内,尤其是宋神宗,以为实行变法可国富民强,然后再去收复大辽,结果一个变法把国家搞的内忧外乱,不强反弱。
大辽皇帝耶律洪基看准大宋困境,举全国之兵,合计五十万大军兵压雁门关。
雁门关守将谭宗德据险死守,终于等到王刚带来的三十万禁军。
王刚一来立刻接手军权,并且派出自己人接管雁门关,谭宗德屁都不敢放一个。
接手雁门关的第二天,耶律洪基就派手下大将攻城,好在王刚这次带来的手下,大多是当初庆州退下来的精锐之士,论守城还没怕过谁。
守了十日后,王刚突然接到耶律洪基一封信,信里大致内容是劝降。
耶律洪基承诺,拿下大宋后,长江以南全可赐给王刚。
王刚也写了一封回信。
耶律洪基接到回信,还以为是王刚的降书,结果打开一看,差点没气死。
王刚写的并非降书,也是一封招降书。
他开的条件就比耶律洪基吝啬的多,别说长江以南,王刚都没给耶律洪基一寸土地,还要他倒贴燕云十六州。
“可怒也。”耶律洪基将信撕掉,却没有吩咐手下攻城,反而让大军绕过雁门关,重临澶州。
耶律洪基一到澶州就发现,王刚的主力部队正等着他。
澶州也是王刚选择的战场,一雪大宋百年耻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