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易》哲学解读姊妹篇 《周易》问答七十三,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归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问:《周易》第八篇《比》文讲述了什么?
答:为君子讲述了诸侯国之间应走结盟(结成同盟)的政治道理。
《周易·比》全文是: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不宁方来,后夫凶。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比之自内,贞吉。比之匪人。外比之,贞吉。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比之无首,凶。”
“比”之意是指“结盟”,即诸侯国之间,建立一个避免发生相互战争的结盟体,类如现在说的“命运共同体”道理。《比》文就是围绕着“结盟”这一命题所展开的论述。这也反映了《周易》作者所处诸侯争霸的时代背景。
《比》文内容里,作者已然强调“有孚”(有爱,即上对下的关心爱护)这一价值观。如文章里的“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有孚”是《周易》里构建的一个政治理念。无疑是让统治者对待下民要给于真心的爱护。
所以本篇开篇就是“有孚比之,无咎”。这是说“结盟之间建立起真诚的爱,没有害处。”跟着再次强调“有孚”,并且又用了“盈缶”来比喻。“有孚盈缶”,这是用装满飘香四溢的美酒来比喻充满着爱,结盟之间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就会使不来结盟的邦国改变初衷,会来结盟的。这就是“终来有它,吉”的含义。跟着作者又论述“比之自内,贞吉”。这是指内部邦国也要结盟。即有关联的诸侯国之间要进行结盟。“外比之,贞吉”。这里的“外”,是指外邦,应是指四夷之邦,非中原的诸侯国。这里的“贞吉”,意指正确又吉祥。这是指对外邦也走结盟的道理。
文章中又用”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来比喻寓说的道理。“显比”:指彰显结盟这一正确的措施。如何彰显呢?作者就是用的一个比喻来说明,即“王用三驱,失前禽”。这是用君王打猎时,还要留下一条道,让猎物跑掉,这叫网开一面。以此来比喻结盟间要行宽厚仁爱之心。这样就会使老百姓没有了戒心,才是吉祥的好结果(邑人不诫,吉)。“显比”就在于,内外无战争,百姓安宁,天下太平。
《比》文最后的内容是“比之无首,凶”,寓意是“结盟,要推选出盟主,否则后果就有凶险。”这里的“比之无首凶”,是希望有一个推选的盟主主持,来管理这邦国结盟体之事。
《比》里提出的“首”,是结盟之国推选的“首”。若没有邦国之间的结盟之“首”,那么,结果就会出现“凶”。这“凶”寓意着诸侯国之间,永无休止的会发生战争。就会出现以强欺弱,大国侵略小国。这就是作者提出“比之无首凶”的道理。而《周易》第一篇《乾》文所讲的“群龙无首吉”与此并不矛盾。这里是讲结盟之国的事情,而《乾》是讲“君子”为政成了气候时,都应平等相处。“群龙”象征众诸侯,各国不分大小,都应是平等的,这才是《周易·乾》文的“群龙无首吉”里“首”的含义。而《比》则是“比之无首凶”,结盟间若没有“首”,结果就是战争不断。故两者所出现的“首”,既不矛盾,又讲的都不无道理。
本篇是承接《师》里的“开国承家”,即那些众多“国”与“家”者,如何和平发展的问题。作者在此篇提出了“结盟”这一政治主张。《周易》的上下篇文章也是有逻辑关联的。本篇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这符合西周晚期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本篇围绕着“比”(结盟)来做文章,是中心明确,思想突出,说理透彻。
《大象传》通过《比》文阐发出:“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这是说:“先天按照此道理建立诸候众国,并且与众诸候关系亲密。”这与《比》文阐发的“结盟”政治道理,应是不相同的政治内涵。但两者都是阐述的政治道理,这应是相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