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易》政治哲学演讲(十七),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归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一:正本清源话《周易》

第三章:《周易》性质说

第二讲:《易传》对《周易》的解释

接下来我们看《易传》(《易传》又称”十翼”,其创作并非一人一时所为,但《易传》其定型于西汉前期)是如何解释《周易》的。因《易传》是《周易》一书的学术文章,是对《周易》进行解释与研究的最早文集。

《易传》应是对春秋《周易》文本和今本《周易》这两种文本所进行阐释的学说汇集,共7篇文章。包括《彖》、《象》、《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因又把《彖》、《象》、《系辞》各分上下,这样《易传》又变成了十篇内容,西汉时认为是孔子所作,故又称“十翼”(“翼”有辅助之意)。

《易传》是有不同的时期里产生的不同篇目内容的《周易》学术文章,到西汉时期才定型为《易传》,并被上升到经的地位与《周易》合二为一称《易经》。

我们现在看到传承下来的今本《周易》读本,是在卦爻辞后面附有属《易传》里的《彖》与《象》文。而唯《乾》《坤》两卦后附有属《易传》的《文言》。而《易传》里的《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内容,而是在今本《周易》一书的后面单列着。

今本《周易》里被称的卦辞后面附有“《彖》曰”,学者们认为这是解释卦辞的,是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彖》曰”后面又跟着“《象》曰”,被称为《大象》文,这是区别于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所谓爻辞后面的《象》曰,称《小象》。一般认为《大象》文是依据一卦的基本观念,阐发其政治与人生观的。《小象》文是解释爻辞所发挥出的基本观念。《系辞传》是总论全部《周易》(即今本《周易》)的基本观点,阐发这些基本观点应如何普遍地应用与自然和社会。《文言》是附在《乾》《坤》两卦后面,这是专论《乾》《坤》两卦的基本观念了。《说卦》、《序卦》、《杂卦》都是随《系辞传》附在《周易》一书后面的。《说卦》一文,学者们认为是总结八卦所代表的事物和所体现的原理及其变化。《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杂卦》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和刚柔对立的意义。

那么按今本《周易》读本里《彖》文排在最前,我们就先引述《彖》文来看是如何解释所谓《周易》每一卦的基本观念的。

按今本《周易》里的第一卦是《乾》卦,而《乾》卦的卦辞是“乾元亨利贞”。我们看《彖》文是如何解释卦辞及断定一卦的基本观念的。

《彖》文是这样说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姓名。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彖》文作者对《乾》而阐发出一番神秘道理,即通过《乾》的取象“天”和内容而阐发出的说法。这与原创《周易》里《乾》篇本义就不是一回事了。当然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而《彖》文的确是从义理角度阐述《乾》的,只是已与《乾》的本来意思不是一回事了,已超出了《乾》文的本来意思。这正是中国传统注疏学上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创新学说大多是通过“注疏”而阐发出来的。《彖》传并不是注释《周易》里的文词字义,而是在“疏解”过程阐发出一种新的学说。再看《彖》

又是如何解释《坤》的。《坤》是原创《周易》一书的第二篇文章,后被所谓的“坤卦”里的“卦辞”是“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文对这些话是这样的解释:“《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明,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这“《彖》曰”同样类似于四言诗句,一样是通过《坤》卦的取象为“地”和文辞含义而阐发出一番新义,是从天地自然中阐发出儒家的道德文章来。通过“地”而类比联想出人世的道德。《彖》文作者是通过《坤》类象为“地”,又见得《坤》里出现的牝马(母马),也就通过“地”与“母马”在一块类比联想出人世上的道德思想来。这种发挥虽然不再是《坤》篇里的本义,但毕竟不是解释如何算卦的。而是从义理阐发出新的义理来。

《彖》在疏解《周易》时不但有取象之说,而且还从“刚”、“柔”、“位”之说。这《彖》文出现的“刚柔”之说,是通过画符号上下卦象,而引出的刚柔说法。

《彖》文作者解释《周易》虽然没有背离从义理角度出发,总之并不是解释什么占筮之辞的,只不过《彖》文作者运用的是八卦“取象“及“刚柔”学说来解释《周易》时发生出一套儒家的道德政治理念来。

我们说了《易传》里的《彖》文,再来看《易传》里的《象》文又是如何解释《周易》的。即来看是从筮卜角度,还是义理角度解释《周易》的,我们只有通过《象》文分析才能识别出来。

现通行《周易》读本,所谓卦辞后面附有《彖》曰,而《彖》文之后又附有《象》曰。而这个《象》曰的内容又称“大象”,以区别所谓爻辞后面的《象》(称“小象”)曰。

现学者认为《大象》文是根据一卦基本观念阐发其政治与人生观的。

《大象》文总共有六十四条,其产生的时间是《易传》文里的最早的文章。《大象》文针对《周易》(即不是以今本《周易》为研究的蓝本,而是以春秋《周易》为蓝本)每篇阐发出一句经典的君子之治的政治理论,犹如“语录式”的政治纲领。因《大象》文比《彖》文的内容要少的多,我们举例一些内容如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从《大象传》内容来看,已是独立体系的一篇《君子论》,也是儒家的代表作了,是承上启下的一篇“君子”理论。上承《周易》一书的君子立论,下启孔子君子道德政治理论的建立。

《大象》文的作者在“释”《周易》的过程中是发展了《周易》里的思想,自然是遵循了《周易》的义理观念,而不是随从于史巫之举,把《周易》看待成是一部筮卜之书。

从《大象》一文来看确实不同于《彖》文那样“释”《周易》时表现出战国时期时代的文化背景。而这《大象》文里没有“刚柔“的说法,也没有王权思想透露。《大象》文讲的是君子之德,向往的是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的政治理念,还没有上升到王权思想上来。《大象》文正是符会《周易》与《论语》两书时代的中间文化背景,应是春秋后期产生的文章。

《大象》文在“释”《周易》过程中采用的是八种物象(即后来称之谓的八卦取象)来点明《周易》之题(即《周易》每篇),这与春秋时代史筮用八种物象比类联想“窥知”人事吉凶的时代文化背景相符合。

先儒家的“君子论”成为整个后儒家(战国时期)所继承的典范。而这《大象》文里的君子之论,并不难理解,是通俗易懂。一些还已然成为今天脍灸人口的语言,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非礼弗履”、“恐惧修身”、“有过则改”等。《大象》文遵遁了《周易》里的政治哲学思想,并且给于发扬光大。

《大象》文的内容同样是为“君子”讲述的修德治国的政治道理,是《周易》里的忧患意识转换“观象进德,恐惧修省”的君子之为。观象修省,正是春秋流行的思潮。

《大象》文在《易传》里应占有重要的哲学地位,可并没有被重视。而后封建时期重视的是《系辞传》。而“大象”文的哲学思想至到今天,已然不失其意义。但我们一定要抛弃掉那种画蛇添足的“取象”,而领会《大象》文的哲学思想,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象》精神,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我们讲了《易传·大象》文,接下来看《易传·小象》又是如何释《周易》的,即看《易传·小象》“释”《周易》的方法与内涵。

《小象》是附在今本《周易》每卦爻辞后面的《象》曰,是对“爻辞”的解释。因今本《周易》每卦有六个爻辞,也就出现有六句解释的《象》曰。《小象传》面对的正是今本《周易》做为研究对象。

《小象》文对《周易》里的句子解释,并不像《大象》文那样是取画符号的八种取象而点出《周易》里的篇名。《小象》文没有以取象而论事理。《小象》文释《周易》有自己的特点,多以“道”、“位”、“志”、“德”、“义”之说。如“位中正也”、“位不当也”、“道大悖也”、“得中位也”、“未失道也”、“失道凶也”、“上得志也”,“志可则也”、“志在内也”等。

如《周易·睽》:“遇主于巷,无咎”。《易传·象》:“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周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易传·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周易·震》:“震苏苏,震行,无眚。”《易传·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从以上《易传》里的“大象”、“彖”、“小象”文来看,都是从“德义”出发而释《周易》,是讲义理的,而非是讲筮卜的。

接下来我们再从《易传》里的“文言”来看是如何释《周易》的。而《文言》只对《周易》里的“乾”与“坤”进行了阐释。古人认为《乾》、《坤》两卦是《易》之门户,这是把《周易》赋予卦学内容后的认识。因为卦学上把《乾》、《坤》两卦卦符号是为阴阳之根基。并认为由“乾”与“坤”的卦画,产生了六十四卦画,这是卦学上的说法而已。“易学”中把“乾”、“坤”两卦看成门户,因“乾坤”又取象为天地,古人认为的是有天地而后方有万物,所以也特有了这《文言》对《乾》、《坤》两卦的解释。

说解释《乾》、《坤》的两篇《文言》,实则如同《象》、《彖》文那样,在所谓解释过程,是发挥与创新儒家的道德教化的新思想。从短短的《乾》篇不足50字,而《文言》一下发挥出八百多字的文章来。而这八百多字的内容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但并不能通过这《文言》所谓释《乾》的内容而理解《乾》篇的内容。这就是古人的“释”法与现今的“解释”是个不同的概念。

从释《乾》、《坤》的《文言》里已出现的“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的说法来看。这“子曰”一般认为是孔子说的,但这里并不是孔子说过的话,这里的“子曰”应是尊称,是儒门假托孔子之说而已。从“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来看,与秦汉时期的神秘主义思潮影响有关。《荀子·大略》里有“均薪施火,火就燥,平地注水,水流湿,夫类之相从也,如此之著也”的说法,显然《文言》里的“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之文句应在《荀子》之后出现,因比《荀子》里的说法增添了神秘主义思想。故《文言》的口味,是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的作品。

又如:“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无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均是与帝制初期神秘主义思想有关,已受到神秘主义思潮的影响。为帝王统治,寻找君权神授的理论依据。《文言》反映了帝国时期儒家的思想,是通过所谓《乾》、《坤》两卦的训释,而装进去富有特色的时代思想观念。《文言》作者是发挥了《周易》的义理思想,并没有像史巫那样把《周易》看成是筮卜之书。凡说《周易》是卜筮之书,简直是对《象》、《彖》、《文言》文在释《周易》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者。《文言》更是沿着《周易》的义理之路发挥出一套与时代相适应的,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思想来。

《象》、《彖》、《文言》并没有背离《周易》的义理这一理论方式,不过这《易传》里这些文章发挥的远远超出《周易》本来的思想内容。但这要比史巫用“六联体”符号取象,再借《周易》里的文辞来比附人事上吉凶来说(卜筮),这无疑是一种哲学突破,无疑是彰显了《周易》的哲学思想,这正是时代人文思想的进步体现。这正是体现了春秋后期与战国时期的思想大开放里与百家争鸣不无关系,才有了这人文新思潮的不断涌现与进步。但从《文言》里也流露出一种新的思潮,也有点《系辞传》里的思想,即开始滑向新的神秘地带。

从《易传》文里的《大象》、《小象》、《彖》、《文言》一路走下来,确是走在《周易》义理的大道上。这释《周易》是遵循着《周易》的义理基础,承继着《周易》里义理思想。不过是发展了《周易》思想,从释《周易》过程中,阐发出时代特色的新观念,既不是回答筮卜之说,也不是解答如何筮卜(算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只想当一名游戏主播

仲轻云

斗罗:收徒比比东,万倍返还

小篆怎么读

暴富小子走天涯

东海小龙

全球觉醒,我为天门门主

卑微小程

穿越废书系统

荫虎

我被迫成为救世先知

小丑王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