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求追读】
老曹同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章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求追读】,三国:开局被曹操模拟人生,老曹同学,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考试科目分为明经、明算、明法、明武、明医、明工、明农...等十数类。
明经,即儒家经典;明算,则算术;明武,则骑射、武韬等;明医,则医术;明工,则工科;明农,则考农事;
参考者可择其一,亦可选多个科目。
而科举考试的步骤,又有县试、郡试、州试、会试以及殿试共五场。
县里举行县试,郡里举行郡试,州里举行州试,京城举行会试,以及皇帝亲自举行的殿试。
首先,由各县主官举办县试,学子们糊名参考,择其优者录取,考取者为童生。
取得童生身份后,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四项考试。
随后,便是各郡举办的郡试,全郡各县童生汇聚一堂,择优选取,考取者为秀才。
然后便是各州举办的州试,全州各郡县的秀才一起考试,中试者为举人。
再然后就是天下各地举人赶赴京城,参加朝廷举办的会试、以及皇帝亲自举办的殿试。
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择优录取。
而殿试只决定考生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问题。
会试中选者便可为进士,而殿试则决出其中的佼佼者。
殿试决出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选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若干人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若干人同进士出身。
皇帝举办殿试之后,进士们即成为天子门生,用以加深进士们与皇帝的关系,增加进士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殿试之后,整套科举流程算是结束了。
但未中试者,可来年再次参考,直到考不动为止。
朝廷可根据殿试的排名、及其科目,来授予进士们各自的官职,并制定不同的俸?。
“不看门第、不看出身,平民与穷人皆可参加,择其优者录取并授官...”
将整本书看完之后,曹操的心神依旧沉浸在书本所描绘的科举考试制度蓝图之中,久久无法回神。
老曹的出身,勉强算是寒门弟子,向来被那些世家大族所轻视。
所以,在见识到曹斌所写的科举制详解之后,曹操心中甚是震撼。
他闭着双眼,脑海中快速盘算着这种制度的得失和利弊。
优点很明显,此法可彻底打破上层世家大族的垄断,使寒门士子以及平民亦有出仕并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而且,还可拉拢人才,做到野无遗贤、人尽其用,快速提升国力,稳定朝局,更进一步中央集权,加强皇权统治。
弊端也不少,此举势必受到世家大族的反扑,暗地里从中作梗,阻挠科举的实行,使其还未真正实行,就半途夭折。
而且,最明显的是,察举制经过近四百年来的实行,其根深蒂固,下层平民才能出众者极少。
短时间内,能一步步通过科举者,十有八九依旧是世家大族弟子,并不能真正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
想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其漫漫而修远兮,远非三五年之功。
“文若、文和,你们都看一看,分析一下其中的利弊。”
过了许久,曹操豁然睁开眼来,将手中的书册递给荀彧和贾诩二人。
“斌儿,你真是给大父一个大大的惊喜!”
随后,他将目光看向一旁的曹斌,满是欣喜与惊讶之色。
不得不说,这个孙儿终究没有让他失望。
之前的一番话都只是铺垫,为得是引出后面的言论。
他今年才十一岁,不仅绘制出九州堪舆图,更是洞察天下大势。
改良出提高耕田效率的曲辕犁,又殚精竭虑为朝廷出谋划策,制定如此完美的选才制度。
简直就是天才,不,天才都不足以形容,应该是妖孽!
智多近乎妖者,妖孽也!
“孙儿也是想为大父分忧嘛。”
曹斌抿了抿嘴,心中颇为忐忑,还不知道老曹对科举制是什么看法。
这毕竟是三百多年后的隋朝才开始萌芽、唐朝真正实行、兴盛于宋朝的制度。
也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与当下的时代局势产生不良反应。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荀彧一脸欣喜的对曹操恭唯道:“公子文采出众、才华横溢,主公后继有人矣。”
这时,他已经看完了曹斌所写关于科举制解释一书,对其颇为认可。
“不错,斌公子所写‘科举制详解’一书,当真是字字玑珠,一针见血!”
一旁的贾诩扬了扬手中的书籍,说道:“若是依此法而行,定可为主公收拢天下英才,何愁大业不成?”
这种打破阶级垄断的选才之法,对于统治者曹操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他们虽是世家弟子,但却最懂趋利避害,又身为曹操的臣子,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若是实施此制,则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曹操闻言,很是高兴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