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变数,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黑风洞,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战前准备的时候,其实诸葛亮也想过,要么就索性用部的三万北军出战,这样就能保证八阵图的完整性,也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但考虑到司马懿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不值得信任,之前又有过“许战又不应战”的前科,为了防止司马懿假意邀战,实际准备在南北两门发动偷袭的战术,诸葛亮经过慎重考虑,还是留下了一万北军在城内防守两门,带着两万北军和一万南阳郡兵出战。
一方面,诸葛亮是担心南阳郡兵的战斗力和战斗经验不足,守不住南北两门加起来四万魏军的偷袭。
另一方面,诸葛亮其实也有点托大了他也没想到司马懿的临阵应变能力这么强,居然可以顶住自己精心操练的,掌握八阵图精髓的大汉北军的进攻。
诸葛亮也是人,他也会犯错,真实的世界里,也根本不存在那种什么都能预料到,“智多近于妖”的神人。
而随着汉军这边八阵图有些维系不下去,而司马懿也投入了五千预备队维持中路防守厚度后两军在战场上,渐渐的僵持住了。
眼看到这种情况,诸葛亮也知道,自己恐怕是在短时间内无法轻易获胜了但就这么鸣金收兵,多少也有点不甘心。
双方约战,一方主动鸣金收兵,就等于是宣布了这场战斗己方失利了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为此,诸葛亮再次下令,军变阵。
既然八阵图摆不下去了,那就不摆了,变阵成为锋矢阵。
趁着南阳郡兵还没有彻底溃乱,用他们熟悉的阵型,搭配大汉北军的战斗力,强攻一把,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而随着战场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司马懿也看到了诸葛亮的变阵。
锋矢阵?!
只要不是那个奇怪的八角阵型的话,司马懿应对起来,就变得得心应手的多了。
而且,现在的局势变化,也让司马懿看到了自己获胜的可能。
蜀贼这个时候变阵,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能顶住这段时间的蜀贼进攻,那自己说不定依然可以找到反败为胜的机会。
毕竟,兵力上,自己是占优的。
而且,现在的魏军战场阵型,根本不用做太多的调整,直接就可以以锋矢阵对锋矢阵进行对攻,比起诸葛亮临时变阵,要容易的多。
因此,司马懿抓住诸葛亮变阵的机会,从中路发动猛烈的反攻,重新从倒马蹄阵,变为锋矢阵,双方展开对攻。
而司马懿选择锋矢阵对攻的原因也很简单——气势不能输。
两军对阵,气势和军心,能起到很大的战力加成作用。
之前魏军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下,如果这个时候面对诸葛亮的锋矢阵进攻还是采用圆阵防守的话,一方面是阵型调整难度太大,另一方面士卒会继续被动挨打,对军心士气不利。
而采用锋矢阵进攻,不仅可以有效的提振士气,也能让士卒们认为,主帅到现在,还是有信心能获取一场胜利的。
而事实也证明,随着魏军展开锋矢阵反攻后,反而是稳住了局面,魏军的进攻,重新有了起色,跟汉军打的针锋相对。
司马懿的应对,也让诸葛亮意识到,眼前的对手,真的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
但现在,双方都没有后手了,应变的手段也基本已经用尽了能做的,就是看士卒的战力,能不能决定这场战斗的胜负了。
战场局势继续胶着,胶着到,不过是不到两个时辰的交战,双方主帅都在考虑,是不是要鸣金收兵的程度。
双方的伤亡,都已经在三千人以上了,甚至魏军方面,伤亡人数都快接近五千人了。
这样的伤亡数字,哪怕是放到最惨烈的攻城战力,也已经相当的可观了。
尤其是诸葛亮这边,这种压力和紧迫感更大。
诸葛亮打这场战的本意,是想要通过击退司马懿的进攻军队,向河洛地区传递一个概念,那就是大汉有能力能守住洛阳。
事实上,仗打到这个份上,汉军在兵力弱势的情况下,以三千战损杀伤魏军近五千余人,其实这个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看大汉最终能不能守住洛阳了。
诸葛亮不想平白无故的在野战中,造成大规模的战损,这对后续的战事不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