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1章 大军北上,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大明第一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东督粮道邓谦南报告:“臣之祖母、臣之叔祖、臣之兄姊奴婢共计四十六名口,俱死于烽焰之中。”
“既然来了,就都留下吧!”朱慈烺越看越是愤怒,清军的猖狂和肆无忌惮的屠杀彻底引起了他的杀意。
自从天启五年十月努尔哈赤下达长谕,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后,他下令:“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努尔哈赤命令八旗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凡系抗金者,一律处死,在辽东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汉民。
经过持续多年的反复屠杀,辽东汉民几乎被屠殆尽,这样导致了辽东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也出现了大规模的粮荒,在皇太极上台后,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多次派兵从喜峰口等地攻入长城以内不断屠杀和劫掠人口。
经过多年的发展,“守城必屠”成了八旗军的军规,只要八旗军攻城时对方不投降,那么攻下后一定会屠城,以此制造威慑力,减少自身的伤亡。
屠城不仅是军规,甚至出现在满清皇帝的圣旨里,如《清实录》记载,郑亲王济尔哈朗南征的时候,圣旨就命他:“抗拒不顺者,戮之;不得以而后降者,杀无赦。”
朱慈烺知道,这是一些北方野蛮民族的老规矩,成吉思汗那时候也这么干过,然而,清军的行为更为可怕,不仅限于屠城,连一些乡村地区照样会进行无差别屠杀。
甚至连投降的人也不一定不杀,如崇祯三年乙巳之变中的永平城,虽然失守投降了,但清军占领后到处烧杀劫掠,还强行让城中百姓剃发,明军打过来的时候清军撤退,临走之前还是屠了城,不给大明保留人口资源。
.......
几日后,八万天武军大军一路浩浩荡荡进入了北直隶境内,所遇清兵,无不避其锋芒。
有一支千人对的清兵前来袭扰大军,想来试试底,结果还没接近大军十里之内,就被曹变蛟领先锋营六千铁骑杀的溃散而逃,追出五十里后全部歼灭。
消息传出后,周围一些正在攻城略地的清军,立即主动退让闪开,躲的远远的,不敢樱其兵峰。
大军行至获鹿县,周围清军早已逃散,清军分八路南下后所遇明军抵抗甚微,因此多次分散攻击周围城镇,兵力匀开后更是薄弱,面对明军八万大军,谁也不愿过来招惹。
在获鹿县城南野外,朱慈烺看到了井陉兵备道杨汝经为获鹿县死者合葬大墓所写的墓志铭,此墓碑上刻有名姓的死者两千余人,这些都是被清军所杀,然而还有更多的遇难之人不知身份,无法刻名于墓碑上。
进入获鹿县后,朱慈烺召开了军议,命令孙应元领天武军两万正兵,兵分十路对北直隶南部各府县内的清军进行清理,随行的还有两万辎重兵。
鞑子能分兵,朱慈烺亦可以,最重要的是天武军人数越少的作战单位所发挥的战斗力越饱和,数万人一起作战反而无法充分发挥出其战斗力。
孙应元统领的四万人马兵分十路离开后,朱慈烺便拔营出发,领着剩下的四万大军继续北上。
众军顶盔披甲,步骑交加,曹变蛟领着六千前锋营开道,朱慈烺中军随后,后面则跟着重炮旅和辎重队,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上保定府,与卢象升的明军会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