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众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章 巨变,重生大明,开局患病,虚构众生,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点对于朱雄英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他当即保证可以无限量供应水泥,沈旺修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兴建水泥坊。
朱雄英与沈旺的合作从沈旺开始修建苏州城外的水泥路开始,被大量商贾得知,成了一桩美谈。
原因是,若沈旺修好路,这条贯穿华夏海岸线一半的路,就以沈字命名,就叫沈路!
此等光宗耀祖之事,果然如朱守仁之言,引得大量商贾效仿。
在这个人力充沛,卖力气的价格低廉无比的时代,修路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可修路带来的名声和面子却是无价之宝。
若有人走在一条水泥路上,骄傲的向同行者炫耀,这条路以他家族的姓氏为名,这是何等荣耀?
靠着物流驿站发家的新进豪绅和那些越来越富的老牌豪绅不约而同的做下决定,他们要修路,要修很多条路。
为此也引发了不少乱象。
直到朱守仁回京,敏锐的从中察觉到乱象,向朱雄英提出一条建议,修路引发的各种矛盾才终于得以解决。
朱守仁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让朝廷派人去勘测路线,只修有必要修的路,同时将水泥厂开遍需要修路的地方。
随着这条建议,诞生出许多条条框框,修路之事步入正轨,却不料发现诡异之事。
原本朱元璋批给朱雄英五十万两银子,用以修建南京到天津卫的路,可事实上,这五十万两银子却越用越多。
随着水泥厂的大量兴建,有人看上了水泥的可塑性与坚固的特点,从水泥坊购买大量水泥用以修建房屋,修建堤坝。
对此,朱雄英一律放行,还降低了水泥的价格,现在一担水泥用新量称重,一担为六十斤,一斤不过三十文钱,也就是说一担水泥也才不过接近二两银子的价格。
这个价格对于一些极度贫困的农民来说或许拿不出来,但对于日子稍微好一些的农民来说,咬咬牙也能负担得起,只要有石块或者转头填充,再辅以竹子作为骨架,造出来的房屋不仅坚固耐用,还能想怎么造就怎么造。
渐渐的,民间开始出现大量造房匠游走在街头巷尾,包工包料,只需五十两银子左右,便可造一处房屋。
朱雄英也没有过多干涉,这些事都是好事,或许有坏事发生,比如偷工减料之类。
但这样的事一出现,他必定会向朱元璋开口商量设立相应律法。
好在这行一开始,所有人都及其看中名誉,都想从其他人那里抢生意,不敢在原材料上动手脚,倒是没让朱雄英废多少心思。
而水泥坊也因此盈余近三百万两白银,远超朱元璋批给朱雄英的公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