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当谛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七章 鬼节,神豪的万界之旅,汝当谛听,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日国,七月十五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是日国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是民众们慎终追远,驱邪纳福的日子。
七月十五在华夏又叫中元节,相传是地官赦罪的日子,与上元正月十五的天官赐福,下元十月十五的水官解厄,并称为三元节。
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说法,起源于古印度,相传释迦牟尼座下有一位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这位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因为作恶,死后堕落到饿鬼道中,不能出离,食物入口便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犍连尊者为人恭孝,哀怜母亲,想要以神通救济,却做不到,于是求教于释迦摩尼佛。
佛听闻此事后,为他讲解了一部盂兰盆经,教他在七月十五的时候,虔心忏悔,供养三宝,以救其母。
这部经文流传到华夏以后,便被南朝时期的梁武帝得知,梁武帝为人最是信奉佛教,因而将这一天定为节日,忏悔自恣。
梁武帝为此还编撰了一部佛教拜忏的宝典,名为梁皇宝忏,每当七月十五前后,佛教徒们便会开盂兰盆法会,拜诵这部梁皇宝忏。
这个习俗便如此沿用了下来,直到今天,佛教寺院每逢七月十五前后,仍会在开盂兰盆法会,拜诵这部宝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事少给领导絮叨那些有的没的,要不然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
日国的盂兰盆节便是随同佛教一同传入日国的,只不过佛教在与日国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渐渐的被神道教同化。
日国如今的盂兰盆节虽然依旧很盛大,但是已经跟佛教没有太大关系了,如今的盂兰盆节,仅仅是一个追忆缅怀先人的节日而已!
与繁荣发达的关东东京都市圈不同,关西的大阪都市圈并没有东京那般繁华。
但在历史底蕴与风土民俗方面来讲,快节奏的东京是永远无法与古韵风雅的大阪相提并论的。
临近节日,家家户户都迎来了久违的团圆,七天的盆休假,使得这原本应该充满了肃穆气氛的节日,多了几分喜庆的色彩。
街上的人们穿着和服木屐,举着各色的灯笼,走街串巷,很是热闹。
各个神社寺院也都举办着各自特色的活动,一些巫女身穿巫女服,手里举着神乐铃,时而跳着神乐舞,时而又跳起盂兰盆舞。
还有一些人,身穿宽松的黑色宽袍,脸上带着狰狞的面具,手舞足蹈的装扮成鬼怪,以供游客用炒熟的豆子抛洒驱赶。
一旁的游客们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一边从兜子里抓出豆子抛撒着,一边欣喜的喊着“鬼出去,福进来!”
这是日国古时候传统的驱邪纳福的习惯,只不过古时候人们都是在夜晚守在家里,向窗外抛洒,而现在挪到了大街小巷上而已。
此时距离七月十五还有几天,但是人们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庆祝仪式,作为日国仅次于元旦的佳节,节日的气氛分外的浓厚。
“鬼出去,福进来!”
一对对情侣,穿着颜色朴素但不失美丽的和服,手挽着手,提着一个小布兜,每每看见扮演鬼怪的人们经过,便会将手中的豆子抛洒出去。
“鬼出去,福进来!”
又一位鬼怪经过,这个鬼怪身穿着白色和服,和服上满是褐色的斑点,长发凌乱的披散着,脚下摇摇晃晃的前行着。
人们猛然看到这个身影,心里便是一颤,再怎么说也是节日,扮成这个样子未免也有些太过敬业了吧...
它的脸上好像没有皮肤,抬着头,眼睛睁的大大的,眼白很多,黑眼球集中在下眼睑处。
所有人看到这双眼睛,都能感觉到这双眼睛满是怨恨的盯着自己,尤其是那些成双成对的人们!
“鬼...鬼出去...福进...进来...”
一位样貌妍丽,身穿洁白色和服的女子,颤颤巍巍的从兜子里抓了一把豆子,小心翼翼的抛在那人的脚下。
按照习俗来讲,她应该抛洒在‘鬼怪’小姐的身上才对,但是这个女子实在没有那个勇气。
“你...为什么穿白和服...”
嘶哑的声音响起,听得众人纷纷升起呃逆欲呕的不适感,那白衣女子听到问话,强忍着不适,紧紧抱着自己的爱人,胆怯的回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