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三十七章不爱画像的始皇帝【求订阅啊】,大秦从挖地道开始,王蜀蜀,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封禅中的封,指的是祭天,禅指的是祭地。
一般都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时的祭天祭地大典。
《管子·封禅篇当中却有这样的描述:“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也就是说,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封禅活动便已经出现,并深受当时统治者的重视,而在之后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虽然相比茹毛饮血的时代,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整体上来说,人类对大自然的神秘,强大且无常,依旧知之甚少。
因此才有统治者用封禅典礼的方式来博得大自然的“欢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巩固自身的统治。
另外,经过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发展,封禅早已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上至君臣下至平民的普遍认可。
若封禅典礼完成得足够出色,举办得足够成功,对于当时的封建王朝来说,自然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历数有记载的封禅大典,始皇帝泰山封禅,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位。
当胡母敬禀报嬴政,有书生谏言他泰山封禅时,嬴政的内心是震惊且期待的。
而李斯则不失时机地进言道;“陛下上承天意,下抚黔首,有统一六国之功。古时天子为了彰显其功绩,会进行封禅;
陛下功盖三皇五帝,理应行封禅之礼,使天下臣民认可陛下乃受命于天的天子,如今正代天行事。”
“嗯”
嬴政不动声色的微微颔首,旋即陷入沉思。
他东巡的目的,本就是巡视四方,体察民情,彰显威仪。
李斯的进言,非常合乎他的心意。
但泰山封禅的意义,并不简单。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是以东方大国的形象,被世人熟知的,所以齐国的私学尤为昌盛。
书生也很多。
而齐鲁之地的书生,对始皇帝颇为轻视。
不少不愿受秦国统治的人,都聚集在这里。
再加上齐国是最晚被征服的国家,对于政治核心处于西陲的秦国来说,如何稳固自己在当地的统治,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而始皇帝亲自前往地处齐鲁之地的泰山进行封禅,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当然,除了复杂的政治目的以外,还有就是封禅祭祀与生命不可忽视的关系。
作为人生当中无法逃避的事情,死亡永远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而对于始皇帝这种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说,留恋生命的情感,在他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
因此,追寻长寿乃至永生也是他一直想要触及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完成,很显然并非人力所能及,寄希望于大自然就成了他的选择之一。
毕竟封禅不仅是表达对大自然崇敬情绪的重要方式,还有就是山岳悠久,封禅山岳,也是长寿的象征。
可现在的始皇帝,对封禅之礼所知甚少。
因为秦国从边陲小国,到如今的一统六国,从未有哪个君主行过封禅之礼。
“既然廷尉也赞同朕封禅,那可否为朕解释一二,这封禅之礼,到底如何?”
“这”
李斯面露迟疑之色。
虽然他博学多才,知晓天下各事,但始皇帝这一问,却是将他给难住了。
因为礼仪之学,乃儒家见长,其研究也最通透,他向始皇帝进言,更多的是考虑政治目的,其他的倒是所知有限。
不过,始皇帝主动询问,他也不好不作答,于是迟疑了片刻,才硬着头皮道:
“回陛下,据说这封禅是上古大礼,传至今日,已有七十二代,周室规定,只有天子才能进行封禅,祭祀泰山;
诸侯只能祭祀封地内的山岳;
至于该如何封禅泰山,老臣也不是很清楚。”
“但是。”
说着,他话锋一转,又接着道:“公羊敢以及众博士宫儒生,都以知礼而自居,陛下可召他们来相问。”
“呵呵。”
嬴政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他知道这是李斯的短处,便没有再追问。
可郑国对泰山封禅,并不理解,于是再次站起来,朝嬴政拱手道:
“陛下泰山封禅,必定劳师动众,可如今天下动荡,六国余孽尚未肃清,边关偶尔生变;
老臣担心他们暗中勾结,贼心不死,惊扰陛下!”
“是啊陛下,据老臣所知,封禅之礼也就周成王,以及后几位君王行过,周室东迁之后,再也没行过如此大礼!”
冯去疾随声附和道。
冯劫看了他一眼,也站起来正色道:“陛下,昔年齐桓公称霸诸侯,也想行封禅大礼,最终被管仲劝下。
管仲曾言:‘天下没有出现祥瑞之兆而行封禅大礼,反会惹怒天帝,降祸于齐。’,故而,老臣也觉得该慎行为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