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京城暗流,大明言官,夏冬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漳浦县这一段很忙,毕竟新官上任,也算一个特殊时期。
虽然这新官已经在漳浦县干了两个月了,但毕竟换了个岗位,仪式感是肯定要有的。
周侯灿按着流程见了县里的其他官府职事人员。这些人既有县里面的吏员、书算和杂役,也有县里其他机构的官员。
官府在县一级的机构多而繁杂,包括县学、巡检司、驿站、税课局、仓库、递运所、批验所、医学、阴阳学、僧会司和道会司。
这些官员大多是未入流的品级,仅有少数官员是从九品。
和周侯灿见面的时候,这些官员都对周侯灿便表示了祝贺,也都声称会支持周侯灿接下来的工作。
但这些话是真是假,就只有时间能证明了。
周侯灿能够确定的是,批验所大使要么跟县里肯定不是一条心,要么就是不能管事。
批验所掌管茶引、盐引,本来应该在打击私盐这个问题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考虑到漳浦县的食盐贩私异常猖獗,这批验所显然没有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但周侯灿对批验所大使的不作为表示理解。
毕竟一个月只拿3石的俸禄,犯不着这么卖命。
国朝的官员俸禄是周侯灿一直腹诽的一个点。
洪武二十五年重订文武官俸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可因为太祖高皇帝在洪武二十五年说这重订的俸禄要“永为定制”,官员们本就微薄的俸禄在这百年之间硬是没有涨。
何况这俸禄可不仅仅是没涨的问题,而是折钞给付的问题。钞价日贱,所以官员们的实际所得便更少,单凭俸禄显然是难以维持生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官吏收取超过正俸的额外收入在整个朝廷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而这个额外收入则当然地给地方百姓带来了巨大负担,显然违背了当时太祖皇帝的初衷。
周侯灿这几天已经切实感受到了这些外俸究竟有多多。
其实他在做主簿的时候就知道主簿官也是有所谓“常例”的,但因为他没在主簿任上当几个月就升官了,所以收到的例钱也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但他上任知县之后,却着实被这数量惊人的常例吓了一跳。
按陈广泰给他报的数,他一年可以拿到大概一千多两“常例”。
一千多两,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这笔钱比周侯灿母子二人从出生到现在花的钱还多。
周侯灿之前是知道知县可以赚很多钱的,但当他知道有这么多钱的时候,反而却有些无所适从了。
可他又不得不拿。
毕竟这是大家公认的规矩,如果他不拿,就会被整个群体所排斥。
而且在众人包括百姓的观念中,这些钱不属于知县贪墨的钱,而是属于知县的正常收入。
周侯灿最终没有再想这个问题,毕竟现在还没到收例钱的时候,这个问题到时候再考虑也不迟。
在周侯灿正焦头烂额地处理新上任的一系列问题的时候,京城里也不太平。
六百七十五人事件已经过去有一旬多了,但在京城里工作的大大小小官员们的心里依旧不平静。
这一段虽然有人上书反对抗议,但都不出意外地被刘瑾压了下来。不仅如此,刘瑾还借着余威又打击了这些上书的人,让还想上书的官员有些畏手畏脚。
毕竟他们能在京城里公干,本身就已经比在外为官的大多数人强了,犯不着因为这点事而误了自己的前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