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二章 烽火叆阳(一),明末辽东从军行,辽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这些汉军的前面是数千人的汉民。他们人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都是后金军这一路南下掳掠来的。他们被逼迫着为后金军干各种苦力,每天都有人为此饿死、累死和被杀。尤其是这几天,他们被逼着去十几里以外的山上,不分昼夜挖掘没有被冻实的山皮土。然后装到各种各样的袋子里运回来,留作攻城时填补壕沟和工事用。</p>
汉民每人都背着装满“山皮土”的袋子,不分男女老幼被强行驱赶着向叆阳城走去。如果他们当中有谁走的慢了,立刻就会被打上几鞭子。他们望着远处的叆阳城,心里充满了恐惧和绝望。因为那里便是他们的“鬼门关”!</p>
跟在汉民后面的后金汉军们也不傻,知道自己是“炮灰”,也根本不敢反抗自己的主子。但是让汉民当自己的“炮灰”这没啥说的吧?等一会儿攻城的号令一下,这些汉民就要为大军去蹚路。至于他们的生死是没人在乎的。</p>
后金军的第二道战线多数由蒙古兵组成,虽然与汉军比同样是“炮灰”,但在后金内部他们地位可是要比汉军高上许多。日常中对汉军打骂呵斥极为随意,不仅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得到默许和褒扬。因为这就是后金统御军队的方法,在你们中间故意制造矛盾报不成团,否则一旦串联起来人数不占优的女真人不完了吗。</p>
他们的作用是等汉军和守军打的焦着不堪时,便会上去支援。这些蒙古兵就是后来的蒙八旗,此时还只是统称蒙古旗。他们野蛮悍勇、彪悍粗犷一点都不比女真兵差。每逢攻城,对城中财富和女人的渴望促使他们在厮杀中极为嗜血。因此他们的加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p>
努尔哈赤领着他的贝勒、大臣和八旗军们位于阵势的最后面,这样主要是便于监视蒙古兵和汉军,起到督战的作用。他们才是最后“压轴儿”攻城的力量。</p>
由此看出,后金军攻城不外乎是先用内奸和敌方百姓开路、次用仆从军拚消耗、最后再全军压上这“三板斧”,战术战法没高到哪里去,可结果往往是“一击得手,无往不利”。主要原因就是守军被汉军和蒙古兵消耗殆尽,上去捡了战场上最大的便宜。如果不这么做,还怎么打造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来?</p>
随着三声悠长绵软的螺号声响起,后金汉军驱赶百姓加快行进速度。同时一阵欢呼声由远及近的传来,这让不明所以的人纷纷回首观望。</p>
原来是李永芳带人推着三架“回回炮”出现在了阵势中。这种重型武器的出现果然不出努尔哈赤所料,对鼓舞军心士气起到了无法比拟的作用。</p>
后金军欢呼声不断,三架“回回炮”犹如众星捧月般被围在阵势中间,周围簇拥着数不清的盾车、撞车和云梯。毫无疑问,后金军对这种重型武器极为重视。期望在接下来的攻城战斗中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实在是被明军的“回回炮”震撼到了。</p>
因为要保密的原故,努尔哈赤和贝勒、大臣们谁都没有看到过己方“回回炮”的试射,对于它们的性能和威力一无所知。不过看在李永芳把胸脯拍得山响的份儿上,他们认为这三架“回回炮”一定不会弱于明军。</p>
其实只有李永芳才明白这三门“回回炮”究竟是什么样子。这种日夜赶工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比不上按照工序一层层造出来的产品好。所以他指挥着手下们只是慢吞吞的向叆阳靠近,生怕与明军的“回回炮”硬钢。</p>
但该来的总归要来,避是避不开的。后金军的“回回炮”实在太显眼了,很快就被叆阳城上的观察哨发现,并急报给了杨林。</p>
(/40934/40934203/73538438.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