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的前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三元帝国?多瑙联邦?,一战笔记,后天的前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鲁道夫的柏林之行很快结束了,在与德国的情报机构建立初步联系,并带回大量东线的资料后。鲁道夫一行就基本回到了维也纳。
德国人的情报资料是详细的,更是触目惊心的。事实已经证明,后世所谓沙俄三人一把步枪只是一种以偏概。
俄军常备军达到了142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按照改革的计划目标,这个数字将会达到500万。作为当今的第四大经济体,沙俄在陆军军费上面的开销和德国相差无几。
俄军之所以在后来的战争中造成武器装备不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开战前和开战后一段时间里面,俄军停止了军事生产。俄军在前线真正缺乏的是食物,衣物,弹药。大战中不止俄国,其他国家也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着后勤补给问题。
鲁道夫如今已经放弃了和平的幻想,战争的脚步已经不可避免。德奥同盟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同盟,小到G98和曼利夏M1895通用弹药,大到东西两线的作战计划,都已制定了联合方案。
在战争之中,俄军最主要的敌人不是德国,而是奥匈帝国。鲁登道夫自己在战后撰写的《总体战》中都评价如果俄国第一时间把主力对付德国,那么德国根本撑不住第一年。
战争伊始时,俄国的任务是牵制北方的德军力量,击败南方的奥匈帝国。第二年年初,俄军将普热梅希尔要塞攻克。奥匈帝国无险可守,已经彻底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改革已经刻不容缓,随着皇帝渐老,角色更显重要的斐迪南大公认为奥地利的匈牙利民族是最大的隐患。他惊骇于弗朗茨.约瑟夫一九零三年向匈牙利人做出的重大“民族让步”,认为那无异于向君主国已然受损的军力发出致命的一击。而到了一九一三年,匈牙利人已几乎完退出奥匈帝国体制。他们连奥匈帝国国歌——海登的《主佑君皇》的歌词,都不愿唱出口,因为国歌里有他们所痛恨的字皇帝。他们会哼着曲子,或不出声,乃至发出嘘声。
情况如此严峻,两位统治者的方针却不曾统一。约瑟夫一世把二元帝国的折中方案视为帝国的根基,斐迪南大公却视之为待割除的肿瘤。大公在美景宫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文书署,如同一个影子政府。
维也纳讽刺作家克劳斯曾说:“从不迎合维也纳人善变、低俗、虚情假意的天性,甚至连博取民心都无意一为”。这位大公是“福丁布拉斯型的人物,不是哈姆雷特型的人物”,是这个君主国赖以“成为秩序井然之国、赖以拨乱反正”的最后、最大指望。”
鲁道夫也将斐迪南视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希望,在军队这个狂热分子的大本营里,他的想法甚至更加激进。鲁道夫期望能发起一场“二二六”式的政变,将昏聩,保守的老皇帝赶下台。
“我们不只有两个议会,还有两个皇帝。”鲁道夫哀叹着。
大公的亲信,陆军部长奥芬贝格将军也在哀叹着“皇帝不愿解决匈牙利人的问题,不愿挽救萎靡的士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